红岩精神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4289】红岩精神

(潘洵、刘志平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5万字,2018年5月第1版,48元)

6章:[1]红岩精神的历史形成;[2]崇高的思想境界;[3]坚定的理想信念;[4]巨大的人格力量;[5]浩然的革命正气;[6]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它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是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国民党统治地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

这本书史论结合,通过典型事例,系统分析了红岩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实践基础和历史进程,深刻阐述了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并结合实际论述了红岩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指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觉悟、意志品质、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1]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2]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3]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境界”,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或精神品质的某种层次、状态水准,特指人的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准或境地。境界是一种风格、一种情操、一种态度。

袁宏:“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共产党人干事创业,靠的是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即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而人格力量则指依靠人的信仰、气质、品德、才智等汇聚而成的感召力、影响力、带动力。

要做到“同流而不合污”。

中国共产党从“山沟”走向全国和世界的产物。

“三勤”(勤学、勤业、勤交友)。“三化”(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之政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