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弗托夫,丹尼丝作品分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生卒】:1923—

【介绍】:

美国“放射派”*人。原为英裔。二次战时在伦敦担任伤员救护工作。《两幅肖像》(1946)是她的第1部诗集,作为新浪漫主义的习作,并不成功。1948年同丈夫一起移居美国纽约。1955年加入美国国籍。她曾是聚集在弗林盖悌*的“城市之光”书店周围的反“学院派”的重要诗人。越南战争期间,她反对美国的侵越战争,曾参加反战者联盟,并为该联盟编过一本诗集《走出战争阴影》(1972)。

莱弗托夫的诗作有不少是清新可读有实际生活内容的短诗。如《胜利者》(1964)描写桤木不顾人们的砍杀,到秋天仍然长出一从丛红缨,为生活增添了美色和欢笑的情景。《啊,尝一尝,看一看》(1964)一诗,认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去品尝一切,把生活中所有的酸甜苦辣都转化为自己的营养。这种欢快的情绪,乐观的气氛,在美国当代诗中还是比较少见的。《第三维》描写自己勇敢面对生活的坚实信念。即使“把我从头皮/撕到腿跟,但是∥我依然活着,而且/四处走动,欣赏着∥阳光,和世界上的/一切美景。”“砸碎石子,那么/石子还是石子。”她有些诗是“放射派”的,是一个意念紧跟一个意念的“能的放射”*。如《黑暗》(1972)一诗是描绘1967年美国群众示威游行,向五角大楼进军的情景。她写到市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接着写到在教堂里举行婚礼的人们,在海滩上举行野餐的人们,自己在做自己的事,“他们没有在听,他们没有在听”。1957年出版诗集《此时此地》,1958年出版《横越大陆来到群岛》。60年代又出5本诗集。还译了一本佛学著作。1972年出版诗集《足迹》,和她早期的诗作的风格十分相近。也有人把莱弗托夫看成是“垮掉的一代”*派的诗人。莱弗托夫的诗对于威廉斯派*的复出与中兴作出了自己重要的贡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