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如梦令》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杨光治

许淇

船停靠在家门口的埠头。带回去一篮浸了晨光和碧水沦涟的玉也似的鲜藕。

离家总起早。跳上船板,一篙撑去,便有半篙烟霞。

呵,淡淡的藕色的秋,嚼也脆生。

呵,昨宵中秋,长桥串月。不自禁地吹起尘封许多的箫,吹一阕自度的江南曲!

“姐,月色真好!你读过《浮生六记》么?

“弟弟,不论分手到哪里,每年八月中秋,都要望月;看到月亮,你会想起千万里外也有姐姐的眼睛哩!”

“……”

轻红一舸,浮沉在烟波里。

这梦,夜半钟声敲不醒呢!

年年中秋,誓约难践。塞北的风吹荒了岁月。

大漠里埋着姐姐黝黑的眼睛。

有人把分为“软性”、“硬性”两种,前者阴柔,后者阳刚。似乎散文诗也可以这样来划分。这首《中秋如梦令》是具有阴柔美的“软性”散文诗。

阴柔美的散文诗,同样可以抒写健康、向上的内涵。这首诗抒写了深挚的亲情——这是最有价值的人生情味之一,伴随着对年轻时代的回忆,通过中秋这一特定的节日来写,更富有情味,也显得更为自然。“晨光”、“碧水沧涟”、“鲜藕”的水乡风物与“塞北的风吹荒了的岁月”,构成了强烈的反差,把往昔姐弟相处的欢乐与满怀苦思的今天,对比得分外鲜明,散发出悠长的韵味。

“大漠里埋着姐姐黝黑的眼睛。”结句看似信手拈来,却具有使人颤栗的力量。“眼睛”意味着期待、想念。诗是写姐姐期待、想念“我”,实际上是“我”想念姐姐。这比直接抒写更为感人。这种感情贯注着全诗,也就是那“自度的江南曲”的内涵。这是一种含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