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和韵似原唱》经典解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王国维《人间词话·和韵似原唱》经典解读

和韵似原唱

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一唱一和歌咏杨花,章质夫唱,苏轼和。“唱和”乃是一主角一配角。可是这开始标榜着的一唱一和,到词成之后,读词之感,就觉得苏轼乃是唱,和的是章质夫。

所以王国维说:“才知不可强也如是!”就是说一个人要凭借自己的才华作词,不然一比较,高下明辨,这结局就丢人了。

谁叫自己在唱词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比自己强的对手呢。

苏轼的词在艺术上远远高过章质夫的词。

光说理论总是干瘪的,我们还是先将两首词品读一番。

先看章质夫的《水龙吟·杨花》:

水龙吟·杨花

章质夫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菁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上阕:“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菁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风扶起。”

燕儿忙碌,黄莺慵懒,芳菲残。堤上,一片杨花飘坠。轻飞扬,乱飘舞,好似尽兴不思般地在青林之中作画。这等闲情起游丝,静临幽深之院,等待的白日总是过长,门紧闭。只是这傍晚的门帘随风而起,风似乎感受到了等待的凄苦,当门帘垂垂欲下,风将扶起。上阕写景悠长,晃悠悠地拉出了愁情与苦思,有了这情景的酝酿,才有了这漫长等待之人。

下阕:“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天色已晚,盖住这望眼欲穿的等待。兰帐之玉人辗转难眠,这春衣,这绸缎,真是叫人身寒得惊醒睡意。这满床之馨香,这满枕之绣物,这才圆却碎的香球。那时见蜂儿缠绵于花,鱼儿吞吐于水。再望章台之路,总是送别之景,马儿游荡,纵不归还。

下阕写的是等待之人,尽管已是晚上,却是因相思难眠。自己孤独凄冷,却怪起了这春天的衣服锦被之单薄,无法给人以温暖。于是想到白天所见蜂儿与花、鱼儿与水之恩爱场景,自己却是望断章台之路,只见离愁别恨,不见故人,盈盈粉泪寄相思。

章质夫的词,读到上阕写杨花之时,觉得在抓杨花随风飘洒之优美飘逸,写得非常传神。然而在读到后面表现人之思情的时候,便觉得力道不够了。后面的情感是平的,和前面的景物一样,只是供其观赏,好似杨花般飘扬,无法落到实处,无撼人心之句。写景有余,而抒情不足。

读苏轼的《水龙吟》对比:

水龙吟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上阕一开始就写杨花之姿。是花,却又不是花,细吟此句“似花还似非花”,无需细细体会句意,只是开头这肯定又否定之情态,就有了莫名之惆怅在里面。真乃景入而情至。

下一句:“也无人惜从教坠。”如若是花,却也没有人去珍惜,只是仅凭着它孤零飘落了。

落在路边,随处依傍,本是无情之举,却又是费人思量。一句:“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将杨花之飘落写得缠缠绵绵,孤独中自伤自怜之态,叫人读之不忍,我见犹怜。

前面写风中之杨花,实为后面写妇人之迷眼。“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那么柔肠俱损的妇人,脸在微风之吹拂下,杨花无意之依傍下,惊醒了她的睡眠,娇眼微张,想睁开,却好似还沉浸在梦中不愿意醒来呢。

后面一句就说明了妇人不愿意醒来的原因,“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因为自己在梦中已经随着风追万里,去追寻心上人的去处,眼看就要找到了,却被这一阵阵的黄莺的鸣叫声生拉硬扯回来,一场团圆梦成空。

下阕:“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眼看一场相思梦圆,可惜了。不怨恨无尽飞舞之杨花,只恨西园里却无落红。明明今晓雨过,却毫无落英缤纷。看这一池的翠萍碎。这三分春色,二分是尘土,一分是流水。再细细一看,这不是杨花飞舞,而是离人不忍分别的眼泪。

下阕虽写女子表面上不说怨恨,却是时时在怨恨。心中相思难熬,眼中春色尽消。这一片片飞舞之杨花,都被这伤心之人看成是离人的眼泪。真是眼中之景,皆是心中之恨,相思摧心肝。

情景交融,情融于景,景消于情,具有生气淋漓,畅达之美。

所以章质夫之词,虽说写得精细,却好似织布绣花般死板僵硬,而苏轼之词,行云流水,情感细腻自然,景从情中来,情在景中显,自然更胜一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