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前》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张俊山

刘北汜

我住在一所古旧的宅第旁边。围着它,是无数破落的民房,和一所生满柏树的古庙底大院落。

太阳天天明耀地出现着,然而,天天我们底庭院是暗淡的。

古庙中的柏树影整天阴森地铺满在我屋前的院地上,映着树影,新砌的土墙是显得凄恻而暗郁的。

当挑水人每天黎明时到来,用竹帚刷洗缸底的淤泥,响起一片哗哗的水声时,我知道这是起身的时候了,随后,墙外会有人吆喝起羊群,会有一阵清澈的铃声漾进院落里,之后,午间过去,夜晚到了,我会听到同院一个老人底咳声,那暗哑的痛苦的声音好象就拴在我底耳边上,沉重地坠住我,而从院子底另一侧上,我听到一声冗长的梦呓,和咬着牙齿的声音,那从一个有点半疯的人屋中发出来的,每晚他都不能安静。……而一天告终了。

没有明耀的阳光,没有活动,没有谈笑和争吵,默默地活在黑郁的世界里,人们是有着菜一样难看的脸色的。

——明天,太阳升起了,阳光会透过荫影,照出一片光辉,罩住整天、整年在阴暗中的生命吧?

望着一点点闪亮的星子,我禁不住地祈求着,我向暗淡的院落里顾盼,等待着天亮。

一九四六年三月三日昆明。

《曙前》是写实的么?看来是的,人描绘的正是他居住的“一所古旧的宅第”以及这周围的环境。

氛围是十足的。这里的太阳虽然“天天明耀地出现着”,然而“庭院是暗淡的”。因为毗邻“生满柏树的古庙”,那柏树影就“整天阴森地铺满”庭院的地上,连“新砌的土墙”也“显得凄恻而暗郁”;又因为“围着它,是无数破落的民房”,靠近贫民窟,在庭院里从早到晚就能听到各种各样嘈杂的声音:早晨是挑水人用竹帚刷洗缸底淤泥的“哗哗的水声”,随后,墙外又传来有人吆喝羊群的声音和羊群的铃声,夜晚则是一个老人“暗哑的痛苦的”咳声,以及另一个“半疯的人”“冗长的梦呓”……这里,“没有明耀的阳光,没有活动,没有谈笑和争吵,默默地活在黑郁的世界里,人们是有着菜一样难看的脸色的。”总之,在诗人生活于其中的这个环境里,充满了贫穷、破败、荒凉,整个庭院笼罩在悲苦和阴郁的气氛中,不禁令人深深感受巨大的压抑和窒息。

然而,这个真实的世界又不啻是一个象征。那种老旧和破落,那种阴愁和凄惨,都让人联想到当时的旧中国。这“古旧的宅第”不就是偌大古国的缩影?作品写于一九四六年,当时的中国,在广大的国民党统治区,民生凋敝,政治腐败,贫穷和黑暗正如这座阴郁的旧宅。因此,这篇作品又不仅仅是对一处生活实景的描画,它是有着更深刻更概括的隐喻意义的。窥破这个奥秘,就可以看出作品强烈的现实批判意向,而诗人运笔的委宛和巧妙也就不言而喻了。

作品最后归结在对“明天”光明世界的憧憬:

望着一点点闪亮的星子,我禁不住地祈求着,我向暗淡的院落里顾盼,等待着天亮。

这是相当积极的。如果说对“古旧的宅第”所作的环境描绘,含蓄地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病人膏盲,那么,结尾两段却暗示出一个新时代的即将到来,所以“曙前”的标题就非随意命笔。它,是全篇的眼睛,闪射着乐观的光芒;它,又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全篇的情思。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面。人们不是可以从作品得到这个有力的启示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