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七则》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

清·王国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11)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2)”,“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3)”,《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4)。”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5)。”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6)。”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17)能入而不出,白石(18)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注释】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源自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源自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源自陶潜《饮酒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源自元好问《颖亭留别》:“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亭中人,平林澹如画。”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源自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源自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一:“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宝帘闲挂小银钩:源自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李后主: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975),国破降宋,俘至汴京,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政治上庸碌无能,但艺术才华非凡。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周介存:周济(1781—1839),字保绪,一字介存,清代词人、词论家。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温: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仕途不得意。文思敏捷,精通音律。诗辞藻华丽,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亦作词,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唯题材偏窄,被人讥为“男子而作闺音”。

(11)韦:韦庄(约836—910),字端己,唐末五代诗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温浓丽,韦清新,并称“温韦”。

(1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源自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3)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源自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4)“昨夜西风凋碧树”三句:源自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源自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6)“众里寻他千百度”四句:源自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7)美成:宋代词人周邦彦,字美成。

(18)白石:宋代词人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译文】文学创作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种不同的境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就是“有我之境”的例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这就是“无我之境”的例子。“有我之境”,是用我的内在意识去观察景物,所以写出来的景物都带有作者的思想情感。“无我之境”是用物化了的我去看待景物,所以诗词中分不清哪个是主观的我,哪个是客观的物。古人作词,写“有我之境”的比较多,然而未尝不能写“无我之境”,这全在于杰出的词人敢于独树一帜。

“境”不是单单指景物。喜、怒、哀、乐,这些人的情感,也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所以能够写出形象生动的景物,写出真挚热烈的感情,就可以称作有“境界”,否则就称作没有“境界”。

“境界”有大有小,但是却不以大小来区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为什么就不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境界”呢! “宝帘闲挂小银钩”为什么就不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境界”呢!

词到李后主,眼界才阔大,感慨也更深沉,从而把伶人乐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周济把李后主的词放在温庭筠和韦庄的词之后,可以说是颠倒黑白。“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温庭筠的《金荃词》、韦庄的《浣花词》能有这样的气象吗?

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定要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种境界。像这样的语言都是非大词人不能说出来的。然而我竟然用这样的意思解释这几首词,恐怕晏殊欧阳修诸位词人也不会赞许吧。

名家高手的作品,抒发感情一定能渗透人的心脾,写景也一定能使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他们的语言能做到脱口而出,没有矫揉造作、浓妆艳抹的姿态。这是因为他们观察细致真切,理解透彻深刻。诗和词的创作都是这样。拿这个标准来衡量古今的作者,就可以没有大的偏差和失误。

诗人对宇宙和人生,应该能入于其内,又应该能出乎其外。入于其内,所以能真实地描写它。出乎其外,所以能客观地观察它。入于其内,所以描写它时就能有活泼生动之气。出乎其外,经过客观的观察,描写它就能有高尚的情趣。周美成能入于其内而不能出乎其外,姜白石以后的词人,对于这两种情景连做梦也都没有梦见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