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写儒家大典《周礼》
《周礼》是儒家经典,是我国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那是在西周建国初年,周武王姬发在灭商建周后的第二年,忽然重病缠身,卧床不起。临终之时,周武王拉着自己的弟弟周公的手,希望他辅佐周成王姬诵掌管国事。
周公在周武王临终之际受命摄政,深感自己肩负的使命,关乎周王朝的兴衰。当时周成王年仅十三岁,周公辅佐周成王,殚精竭虑,励精图治,进一步巩固了西周政权。
周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对周公辅政心中不服,他们四处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有篡夺王位的野心,有可能谋害年幼的周成王。
周公听到这些话后,他便对同时辅佐朝政的大臣太公望和召公说:“我所以不顾个人得失而承担摄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稳。如果江山变乱,生灵涂炭,我怎么能对得起列祖列宗?”
为了避嫌,周公让儿子伯禽迁到封地鲁国去居住,他叮嘱伯禽说:“我是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论身份地位,在国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去,千万不要骄狂无忌。”
为了让这众多的邦国对周王朝心悦诚服,周公总结“三皇五帝”时期的治世理念,甄别夏、商两个朝代的利、害、得、失,决定为千秋万世制定一整套顺天理、达人情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史称“制礼作乐”。
周公在制定礼乐制度时,主要制定了“畿服”制、“爵谥”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乐”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
另外,周公旦还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为了让周王“治天下如指之掌中”,周公把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制定得非常详细和具体。
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是维护周王朝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其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强调的是身份和地位的区别,因此,“礼”是一种等级制度和秩序。
乐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作用是“和”,即改善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目的是为了巩固周朝内部的团结。舞乐的规模,也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
作为完善的国家典制,礼乐制度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周公把这一系列典章制度制定后,他便把朝政还给周成王掌管。为了让周王用心治理国家,周公在还政周成王时,还作了《多士》《无逸》等训诫名篇,赠予周成王,这便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周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