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安之忍第十六》译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安之忍第十六

安之忍第十六

宴安鸩毒,古人深戒;死于逸乐,又何足怪。

饱食无所用心,则宁免博弈之尤;逸居而无教,则又近于禽兽之忧。

故玄德涕流髀肉,知终老于斗蜀;士行日运百甓,习壮图之筋力。

盖太极动而生阳,人身以动为主。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噫,可不忍欤!

【译文】

一心追求安逸的生活,则比鸩毒更加害人,古人早就深以为戒;因为安逸会使人变得懒惰,丧失志向,放纵自己,那么死于安逸,也就不足为奇了。

《论语》载孔子说:“吃饱了饭就无所事事,这怎么能行?就算是下棋也比闲着强啊!”《孟子》也说:“那些饱食暖衣却没有受到教育的人,则如同禽兽。”

三国刘备曾因腿上长出肥肉,却又老之将至,功业未建而感到悲伤,不禁泪流满面;晋朝的陶侃,早上将100个甓搬至屋外,晚上又运进屋内,只是为了锻炼身体,日后好有精力称霸中原,后来陶侃督察八州,威名赫然。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太极运动能够产生阳气。”人的生命在于运动。赵宋的苏颂说:“由于运动的原因,运转着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流动着的水不会发臭。”所以说,安逸如同鸩毒一样害人,人们为何不在安逸的生活中追求一种积极向上的情趣,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

【评析】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于追求安逸的生活,就像毒酒一样对人产生毒害,贪图安逸等于自毁长城,一旦人处于安稳快乐的环境中,就会忘记忧患的存在,消磨了自己的意志,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发愤图强?所以古人把贪图安逸享乐比喻为饮用毒酒,味道虽然甘美,喝下去却会置人于死地。

典例阐幽 敬姜教子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个叫公父文伯的大夫。他的母亲叫敬姜,是一位很有见识的妇女。公父文伯年轻的时候,就做了大官。别人都夸奖他,他也非常得意。

有一天,公父文伯办完公事,兴冲冲地回家拜见母亲。他一进家门,就看见母亲正在摇着纺车纺麻线。那操劳不息的样子,活像穷苦百姓家的老婆婆。公父文伯“哎呀”一声走向前去,低头对母亲说:“像我们这样做官的人家,主人还要摇车纺麻线,要是让人知道了,非笑话不可,还会怪我不孝敬、不侍奉母亲呢!”

敬姜听了,停下手里的活计,抬起头来,惊讶地上下打量了一番做了大官的儿子,摇摇头说:“你连怎么做人还不懂呢!让你这样幼稚无知的人做官,鲁国就有灭亡的危险啦!”公父文伯惊讶地问:“母亲,您为什么这样说?真有这样严重吗?”敬姜叫儿子坐在纺车对面,郑重地说:“从前,圣明的君王,安置黎民百姓,常常要选择贫瘠的地方让他们去居住,让他们在那里生息。什么道理呢?那是因为大家为了生活,就得干活;为了生活得好,就得创造;要想创造,就得用心思考,思考就会产生智慧。反过来说,安逸享乐的生活,常常会使人放荡;放荡,就会忘记了好的德行;忘记了好的德行,就必然产生坏心。”

公父文伯听得入了神儿。敬姜停了停,又继续说:“你可以细心想一下,在土地肥美的地方往往有许多人不能成才,原因就是由于他们安逸放荡啊!在土地贫瘠的地方倒有许多聪明善良的人,原因就是他们能吃苦耐劳啊……”敬姜问儿子:“我希望你要天天勤勤恳恳地做事,要不断上进,培养好的德行,还多次提醒你,‘千万不能毁了前辈艰苦创下的功业,’你还记得吗?”公父文伯说:“记得。”敬姜又说:“那你现在为什么又认为当了官就要享乐了呢?依你这样的态度,去做君主委任的官职,怎么能不叫我忧心忡忡呢!我深怕你会因失职而犯罪啊!”公父文伯赶忙安慰母亲说:“我一定听从母亲的教诲,不贪图享乐。可这跟您纺麻线有什么关系呀?”

敬姜有点不高兴地说:“我看你做了官以后,整天显出得意的样子。不知约束自己,总喜欢讲排场,把先辈艰苦创业的事都忘了。动不动就说什么‘怎么不自我享乐呢?’这样下去,早晚有一天,你会犯罪的!我正是为你担心,才起早贪黑地纺麻线,为的是不让你忘了过去,遇事谦让勤俭。你懂了吗?”公父文伯红着脸说:“懂了,母亲。”敬姜说:“这就好。你不要因为少年得志,就贪图眼前享乐,否则将来犯了罪,自己倒霉不说,咱们家也要断了后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