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春芹魏惠明
【原诗】:
吴丝蜀桐张高秋(2),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3),李凭中国弹箜篌(4)。
昆山玉碎凤凰叫(5),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6),二十三丝动紫皇(7)。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8),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9),露脚斜飞湿寒兔。
【原诗作者】:李贺
【导读入境】: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此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听李凭演奏箜篌曲后所写下的感想。
在秋高气爽的时节,国内第一流的箜篌演奏家正在京城表演他的绝技。从那箜篌弦上流出的乐音,一下子飞上了高高的天空,竟使那飞动的秋云也凝而不流,颓然不能飞起,驻足聆听。那奇妙的乐曲忽又变得低沉、凄惋,那如泣如诉的声调,竟使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愁情满怀,潸然泪下。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那曲尽其妙的箜篌声,瞬间又哀婉动人,有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诉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瞬间,乐曲又欢快起来,仿佛是那高雅不凡的幽兰在笑!在那神奇的音乐中,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所消融。那美妙的乐曲,霎时又穿过天空飞向仙府,感动了天帝。乐曲致使正在补天的女娲娘娘听得入了迷,竟忘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老妪为之感动不已。甚至连江河湖海中的老鱼和瘦龙都不顾自己的年迈体弱,伴随着音乐的旋律翩翩起舞。这奇美的音乐,竟使吴刚也中断了他永不休止的劳作,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儿,意忘了睡觉。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皮毛打湿,也不肯离去。
【赏析】:
本诗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箜篌声的抽象感受,借助于联想转化为具体的物象。同时活用、暗用神话典故,根据音乐效果展开奇异的想象,从而创造出种种新奇的幻境。
诗人忽而天上,忽而地上,忽而长安城,忽而神仙府,任想象驰骋。香兰之笑,冷气之融,乃至于女娲、吴刚听曲之入迷、老鱼瘦蛟随乐而起舞……想象如此奇特瑰丽,令人目不暇接,更使那美妙而无形的箜篌声成为一个个可见可感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以声喻乐,出神入化。诗篇中展现出的令读者大开眼界的玉碎声、凤凰叫声、芙蓉泣声和香兰笑声,都恰到好处地描摹出李凭所弹奏的箜篌曲中流出的美妙旋律,堪为“以声喻乐”的精妙之笔。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用一连串现实生活中诸多物象发出的声响喻写过耳即逝的琵琶声,把那忽强忽弱、忽急忽缓的旋律变化,描绘到了令人叫绝的境地。再如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中把琴声比作“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在表现手法上也与白居易的相类。掩卷沉思,以上所述几位“大家”的摹声写乐章,确实给人留下了一种“百感交集”的特殊审美效果。
【思考题】:
声音抽象难摹,这首诗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神奇的音乐境界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