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 呵辱自隐
四十二 呵辱自隐
李翰林宗谔,其父文正公昉,秉政时避嫌远势,出入仆马,与寒士无辨。一日,中路逢文正公,前趋不知其为公子也,剧呵辱之。是后每见斯人,必自隐蔽,恐其知而自愧也。
【译文】
翰林李宗谔的父亲是文正公李昉,他在其父亲执政的时候,避开嫌疑,远离权势,出入时的仆人及车马都非常俭朴,与贫寒的士人没什么两样。一天,他在路上碰到父亲,前排士兵不知道他就是李昉的儿子,大声呵斥并侮辱他。从那以后,李宗谔每次见到这个士兵,自己都要躲藏起来,以免让士兵知道自己是李昉的儿子后感到惭愧。
【评析】
从古代到当今,人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显耀的身份和地位,拒绝平庸的生活。从血统论到资本论,这一幕至今仍然在上演。当一个人一朝飞黄腾达了,便会有好多人左拉右扯,试图与这个人攀上哪怕一丝一毫的亲戚关系、老乡关系,并以此为荣,马上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因此将之视为向人炫耀的资本。更有一些高官富家子弟,仗着自己的祖上有权有势,为非作歹,横行霸道。这些现象,我们无论是从银幕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似乎都已见怪不怪了。
但是,文正公李昉的儿子李宗谔却不是这样。在其父执政期间,他反而远离权势,而且吃穿等各方面都非常俭朴。难怪李昉手下的士兵看不出他就是李昉的儿子呢。李宗谔有别于常人的行为,的确让我们佩服,更让那些攀附权贵、耀武扬威之人汗颜。
其实,追求向上的努力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需要避免的是被优越感遮蔽了自己的视线,冲昏了头脑,从而看不到真实生活的面目。富贵的生活可以让人丧失行动的力量,学会忍耐富贵的弊端,才算是真正懂得了贵贱的辩证法。
典例阐幽 范仲淹勤俭持家
北宋着名文人范仲淹,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勤劳奉公,生活非常节俭。其父范墉就为官清廉,从来都不奢侈享乐,范仲淹受其父影响很深。他从小就立下了远大志向,不论贫贱还是富贵,都丝毫动摇不了他的志向。
范仲淹早年曾在醴泉寺求学,当时他的家境非常贫寒,他每天只能靠吃粥度日。到了晚上,他就用少量的米煮一盆稀粥,到第二天早上就将已凝固了的粥用刀划成四块,吃掉其中的两块,剩下两块留到晚上再吃。没有钱买菜,他就把少许菜叶菜根用盐水腌渍,然后将之切碎,就粥吃。后来,一位南京留守的儿子看到了范仲淹的艰苦生活,就送给范仲淹一些饭菜。但是几天之后,留守的儿子再次见到范仲淹的时候,发现当时他送给范仲淹的饭菜放在一边一点都没动,已经变质了,因此感到很不高兴,生气地问范仲淹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诚恳地答谢道:“我并非不感激您的厚意,只是,我平常吃稀饭已经成为习惯了,并不觉得那样很苦。现在如果我贪图这些佳肴,将来怎能再吃苦呢?”
后来,范仲淹显贵了,但是他的生活仍然很节俭。他对自己的家人说:“吾贫贱时,无以为生,还得供养父母。吾之夫人亲自添薪做饭。如今吾已为官,享受厚禄,但吾常忧恨者,汝辈不知节俭,贪享富贵。”因此,家人在他的教导下,也都衣着朴素,生活俭朴。
他的儿子范纯仁娶亲的时候,范仲淹主张一切从简。当他听说新媳妇将饰以锦罗帷幔时,很不高兴,教训范纯仁:“罗绮非帷幔之物,吾家素清俭,安能以罗绮帷幔坏吾家法?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最后,范纯仁的媳妇听从了劝告,朴素清简地嫁入了范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