捭阖第一
题解
“捭”是分开、撕裂的意思,“阖”是闭合的意思。捭阖,在这里指纵横驰骋,大开大合,是鬼谷子学说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本篇中,鬼谷子认为,“捭”“阖”是一对极其重要的哲学概念。陶弘景题注云:“捭,拨动也;阖,闭藏也。凡与人言之道,或拨动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闭藏之令自言,示其异也。”
捭阖之术是世间万物运转的根本,也是纵横家游说的重要说术言略。本篇作为《鬼谷子》的第一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成为战国的谋士们游说诸侯、安身立命的重要法则。
粤若稽古[1],圣人之在天地间也[2],为众生之先[3]。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4],知存亡之门户[5],筹策万类之终始[6],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7],而守司其门户[8]。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9]。
注释
[1]粤若稽古:此四字是模仿《尚书·尧典》的开头,意即按照一定的规律考察历史。陶弘景注:“若,顺;稽,考也。”粤,语首助词。若,顺。稽,考。
[2]圣人:《鬼谷子》中出现的“圣人”有两种含义:一种指古代有所贡献、有所创见的大智大勇之人,一种指当代精于纵横权术的游说辩士,与儒家所说的“圣人”有所区别。此句中的“圣人”取前一种含义。
[3]为众生之先:陶弘景注:“首出万物以前人,用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故为众生先。”先,先觉者,引导者。
[4]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陶弘景注:“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着,须立名以命之也。”阴阳,古代哲学观念,代表对立统一的两种性质以及由此形成的万事万物。阳象征雄性、刚健、热烈、积极,阴象征阴性、柔顺、冷静、消极。阴阳被引申来概括对立统一的两类事物或现象。《老子》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命物,为万物命名。
[5]知存亡之门户:陶弘景注:“不忘亡者存,有其存者亡。能知吉凶之先见者,其唯知几者乎?故曰:知存亡之门户也。”门户,途径。
[6]筹策:计算,谋划。万类:万物。
[7]见变化之朕焉:陶弘景注:“万类之终始,人心之理,变化之朕,莫不朗然玄悟而无幽不测,故能筹策远见焉。”朕,征兆,形迹。
[8]守司其门户:陶弘景注:“司,主守也。门户,即上‘存亡之门户’也。圣人既达物理之终始,知存亡之门户,故能守而司之,令其背亡而趣存也。”守司,掌握,运用。
[9]其道一也:陶弘景注:“莫不背亡而趣存,故曰其道一也。”道,大自然的规律。一,同一。
译文
按照规律考察历史便可知道,圣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是芸芸众生的引导者。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为万物命名,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计算自然万物从诞生到死亡的全过程,领悟人们内心的细微变化,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从古至今,处在天地间的圣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遵循的都是同一自然规律。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1]: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2]。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3],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4]。
注释
[1]变化无穷,各有所归:陶弘景注:“其道虽一,所行不同,故曰变化无穷;然有条而不紊,故曰各有所归也。”归,归宿。
[2]“或阴或阳”四句:陶弘景注:“此言象法各异,施教不同。”或,有的。弛,松弛,放松。张,拉紧。
[3]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陶弘景注:“政教虽殊,至于守司门户则一,故审察其所宜先者先行,所宜后者后行之也。”一,专一,自始至终。先后:这里指事物的发展过程。
[4]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陶弘景注:“权,谓权谋;能,谓才能;伎巧,谓百工之役。言圣人之用人,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伎巧之长短,然后因材而任之也。”度权量能,审查、衡量对方的智谋与能力。度,《四库全书》作“广”。校,比较。伎巧,技巧。伎,《说文》作“技”。
译文
事物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归宿:有的属阴,有的归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封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因此,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周密地考察事物的发展过程,衡量人们的智谋和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长处和短处。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1]。乃可捭,乃可阖[2];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3]。审定有无与其实虚[4],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5]。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6],以求其实,贵得其指[7];阖而捭之,以求其利[8]。
注释
[1]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陶弘景注:“言贤不肖、智愚、勇怯,材性不同,各有差品。”贤,具有德行、才能的人。不肖,不具有德行、才能的人。
[2]乃可捭,乃可阖:陶弘景注:“贤者可捭而同之,不肖者可阖而异之。智之与勇,可进而贵之;愚之与怯,可退而贱之。”捭,开。
[3]无为以牧之:陶弘景注:“贤愚各当其分,股肱各尽其力,但恭己无为,牧之而已矣。”无为,道家哲学概念,即顺应自然的规律与变化。牧,治理,管理。
[4]有无:指才能的有无。实虚:指表现的真假。
[5]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陶弘景注:“言任贤之道,必审定其材术之有无,性行之虚实。然后随其嗜欲而任之,以见其志意之真伪也。”见,通“现”,表现出来。志意,志向与意愿。
[6]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陶弘景注:“凡臣言事者,君则微排抑其所言,拨动而反难之,以求其实情。”微,暗中,不被对方察觉。排,排查。反,反复阐述。
[7]指:通“旨”,旨意,真实主张。
[8]阖而捭之,以求其利:陶弘景注:“实情既得,又自闭藏而拨动之,彼以求其所言之利何如耳。”阖,指对方闭口不说话。捭,使动用法,促使对方开口说话。利,指对方追求的利益、目标等。
译文
至于贤良和不贤良,智慧和愚蠢,勇敢和怯懦,都是有区别的。根据每个人的禀性,有的可以开放,有的可以封闭;有的可以晋升,有的可以辞退;有的可以轻视,有的可以敬重,要顺应自然规律来管理他们。当要重用某人时,一定要先审查其是否有才能智慧,摸清他品性德行的虚实,然后放任他的嗜好和欲望,以让他的志向和意愿得以表现。再暗中排查他所说的话,反复发言责难,以探察其实情,了解他的真实主张;先让他沉默再让他畅所欲言,从而探求他所追求的利益所在。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1]。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2]。离合有守,先从其志[3]。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4]。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5]。
注释
[1]“或开而示之”六句:陶弘景注:“开而同之,所以尽其情;阖而异之,所以知其诚也。”示,启示,启发。这里指启发对方让他敞开思想。闭,闭藏。这里指使对方控制感情。同其情,即考察对方感情上与我们的同异点。异其诚,即考察对方诚意如何。“同”与“异”为互词。
[2]“可与不可”三句:陶弘景注:“凡臣所言,有可有不可。必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可,赞同。原,探究、分析。
[3]离合有守,先从其志:陶弘景注:“谓其计谋,虽离合不同,但能有所执守,则先从其志以尽之,以知成败之归也。”离合,原指二人相离或相逢,这里指认识上的差距。守,原指各据一方,这里指有距离。从,同“纵”,纵容,放纵。
[4]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陶弘景注:“言拨动之,贵其周遍;闭藏之,贵其隐密。”冯叔吉对这句评论说:“苏子之党,仰庆吊变,说匿情以拒缴乘危,即是祖此。”贵,以……为贵,这里指“首先要”“关键是”。密,与上句的“周”为互词,都是周密的意思。
[5]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陶弘景注:“而此二者,皆须微妙合于道之理,然后为得也。”道,这里指阴阳之道,即变动阴阳,因势利导而处理事物的方法。《老子》第二十五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追,相合。
译文
或者公开自己的真实想法显示给对方,或者沉默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不让对方知道。向对方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是用赞同的办法使双方思想相合;向对方沉默,是用反对的办法来试探对方的诚意。不管对方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要审察清楚他的计谋,考察清楚双方意见同异的原因。意见乖离或是相合,有一个要点,就是要首先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如果想开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周详为贵,不可草率;如果想闭合以沉默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以隐秘为贵,不可泄露。周详和隐秘的可贵,在于它的微妙,并与阴阳之道相合。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1]。皆见其权衡轻重[2],乃为之度数[3]。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4]。
注释
[1]“捭之者”四句:陶弘景注:“料谓简择,结谓系束。情有真伪,故须简择;诚或无终,故须系束也。”料其情,探测对方的虚实真假。
[2]权衡轻重:这里指处理事情的谋略与措施。权是秤锤,衡是秤杆,权衡可以称物,引申为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措施。
[3]乃为之度数:陶弘景注:“权衡既陈,轻重自分。然后为之度数,以制其轻重,轻重得所,因而为设谋虑,使之遵行也。”度数,秤杆上的刻度,引申为标准、准则。
[4]“圣人因而为之虑”三句:尹桐阳注:“乱世而隐退不仕是圣人之自为虑者。”俞棪曰:“自行者,自为之虑也;为人行者,因而为之虑也。”陶弘景注:“谓轻重不合于斤两,长短不充于度数,便为废物,何所施哉?圣人因是自为谋虑,更求其反也。”自为之虑,为自己考虑。
译文
开放使其显现,是为了探测对方的虚实真假;封闭使其隐藏,是为了争取对方的真诚合作。全部了解了对方对事物的重要性的判断,再确定处理标准,圣人就要参照他的意见进行思考谋划。如果对方对事物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判断,圣人就要替自己谋划,留好退路。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1];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2]。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3],以化万物[4]。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5]。
注释
[1]“故捭者”三句:陶弘景注:“谓中权衡者,出而用之;其不中者,内而藏之也。”内,同“纳”,接纳,吸收。
[2]“阖者”三句:陶弘景注:“诚者,阖而取之;不诚者,阖而去之。”去,离开。
[3]四时:春夏秋冬四季,这里指自然顺序。
[4]以化万物:陶弘景注:“阴阳变动,四时开闭,皆捭阖之道也。”化,化育。
[5]“纵横反出”三句:陶弘景注:“纵横,谓废起万物,或开以起之,或阖而废之。”又曰:“言捭阖之道,或反之令出于彼,或反之覆来于此,或反之于彼忤之于此,皆从捭阖而生。故曰:必由此也。”皆从愿曰:“纵横,即纵横说之纵横,非谓废起也。”尹桐阳曰:“合纵曰阖,连横反之则曰捭。故云:纵横之反出。”反,同“返”。忤,相背,抵触。
译文
所以,开启发动之后,对适合的计谋要拿出来实施,对不适合的计谋要坚决不予采用;闭合观察之后,了解到对方有诚意便争取他,了解到对方无诚意便离开他。总之,开启与闭合是与自然之道相符合的办法。天地也就是通过开启与闭合,使阴阳二气发生变化,使四季交替运行,万物化育生长。游说中的纵横变化,对道理的反复阐述,也必定要通过开放与闭合来实现。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1]。必豫审其变化[2],吉凶大命系焉[3]。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4]。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5]。故关之捭阖,制之以出入[6]。
注释
[1]“捭阖者”三句:陶弘景注:“言事无开阖则大道不化,言说无变。故开闭者,所以化大道,变言说。”道之大化,阴阳之道的关键所在。说之变,指游说中的某些变化。
[2]必豫审其变化:陶弘景注:“事虽大,莫不成之于变化。故必豫审之。”豫,通“预”,预先。
[3]吉凶大命系焉:陶弘景注:“天命,谓圣人禀天命王天下,然此亦因变化而起,故曰吉凶大命系焉。”吉凶,这里指游说的成功或失败。大命,生命,这里指游说目的。
[4]“口者”四句:陶弘景注:“心因口宣,故曰‘口者,心之门户也’;神为心用,故曰‘心者,神之主’。”心,古人认为“心”为思维器官,思虑由心产生,而心中所想,又皆由口出。人的精神住宿在心,所以说心为“神之主”。主,住。这里引申为住所。尹桐阳注:“主,住也。”
[5]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陶弘景注:“凡此八者,皆往来于口中,故曰皆由门户出入也。”出入,这里指表达、表述。
[6]故关之捭阖,制之以出入:陶弘景注:“言上八者,若无开闭,事或不节。故关之以捭阖者,所以制其出入。”关,原指门闩,这里指控制。
译文
开启与闭合,是阴阳之道的关键,也是游说之辞的主要变化。一定要预先周详地研究开合变化的方法,游说的成功与否全系于此。口是心灵的门面和窗户,心灵是精神的主宰。心所产生的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等,都由口这座门户说表达出来。因此,用开放和封闭来把守这个关口,控制思想的表达。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1]。阴阳其和,终始其义[2]。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3]。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4]。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5]。
注释
[1]“捭之者”八句:陶弘景注:“开言于外,故曰阳也;闭情于内,故曰阴也。”默,沉默。
[2]阴阳其和,终始其义:陶弘景注:“开闭有节,故阴阳和,先后合宜。故终始义。”和,调和。
[3]“故言长生”三句:长生等九者使人能够生存下去,代表积极、进步的趋向,为“阳”,这也是人生行动的动力和起点。由此可见《鬼谷子》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陶弘景注:“凡此皆欲人之生,故曰阳曰始。”尊荣,以地位高为荣耀。显名,名声显赫。始,起点。
[4]“故言死亡”三句:死亡等十者使人的生存受到损害,代表倒退与死亡,为“阴”,这是人生的忌讳,凡是遇到类似情况,都要竭力避免。陶弘景注:“凡此皆欲人之死,故曰阴曰终。”
[5]“诸言法阳之类者”六句:陶弘景注:“谓言说者,有于阳言之,有于阴言之,听者宜知其然也。”法,效法。善,善言,即言对方的优点或优势的一面。恶,恶言,即言对方缺点或劣势的一面。
译文
所谓“捭”,就是开启,就是说话,就是“阳”的内容;所谓“阖”,就是闭合,就是沉默,就是“阴”的内容。只有阴阳两方协调,才能始终相宜。所以说,把凡是有关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的事物,都视作“阳”,称为“始”。把凡是有关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的事物,都视作“阴”,称为“终”。各种言论属于“阳”一类的,都叫作“始”,它从正面宣传利益好处,从而使事情有一个好的开端;各种言论属于“阴”一类的,都叫作“终”,它从反面宣传危害坏处,从而结束不适当的谋略。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1]。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2]。以下求小,以高求大[3]。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4]。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5]。为小无内,为大无外[6]。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7]。
注释
[1]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尹桐阳注:“道,言也。试,用也。”陶弘景注:“谓或拨动之,或闭藏之。以阴阳之言试之,则其情慕可知。”以阴阳试之,从阴阳两个方面试探。
[2]“故与阳言者”四句:陶弘景注:“谓与阳情言者,依崇高以引之;与阴情言者,依卑小以引之。”阳,指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做事果断、品行高尚的人。崇高,指内容高远积极。阴,指具有消极的人生态度,消极畏惧、做事优柔寡断、品行低贱的人。卑小,指内容微小切近。
[3]以下求小,以高求大:陶弘景注:“阴言卑小,故曰以下求小;阳言崇高,故曰以高求大。”下,卑下的阴言。求,求合,顺应。小,这里指小人。高,崇高的阳言。大,这里指君子。
[4]无所不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陶弘景注:“阴阳之理尽,小大之情得,故出入皆可。出入皆可,何所不可乎?”
[5]“可以说人”四句:陶弘景注:“无所不可,故所说皆可也。”人,普通人。家,有封地的大夫。国,诸侯国的国君。天下,这里指周天子。
[6]为小无内,为大无外:处理小的事情,不能仅从事物的内部着眼;处理大的事情,也不能光看事物的外部。陶弘景注:“尽阴则无内,尽阳则无外。”无,不论。
[7]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陶弘景注:“以道相成曰益,以事相贼曰损。义乖曰去,志同曰就。去而遂绝曰倍,去而覆来曰反。凡此不出阴阳之情。故曰:皆以阴阳御其事也。”倍,通“背”,背弃。
译文
开启和闭合的方法,要从阴阳两个方面反复地试探。跟性情阳刚、积极进取的人说话,内容要高远积极;跟性情柔弱、消极退守的人说话,内容要微小切近。用低下的言论去求合志向渺小的人,用高尚的言论去求合志趣高远的人。照这样去游说,没有什么地方是不可以出入的,没有什么对象是不可以说服的。用捭阖之术,可以游说普通人,可以游说大夫,可以游说诸侯国国君,可以游说周天子。不论内部有多小,也不论外部有多大,都不能局限于本身,而必须辩证地对待。所有的损害和补益,离去和接近,背叛和归附等行为,都是运用阴阳的变化来实行的。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1]。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2]。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3]。阴阳相求,由捭阖也[4]。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5]。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6]。
注释
[1]阳还终阴,阴极反阳:陶弘景注:“此言君臣相成,由阴阳相生也。”
[2]“以阳动者”四句:《鬼谷子》认为,万物皆有形体与精神。阳动,道迈开生成万物的第一步,此时“德”已经生成“精神”;阴静,万物的形体生成,精神与形体合一,物乃生成。
[3]“以阳求阴”四句:陶弘景注:“此言君以爵禄养臣,臣以股肱宣力。”求,寻求,达到。结,这里是辅助的意思。苞,通“包”,包容。施以力,施以外力,由外去影响内。
[4]阴阳相求,由捭阖也:陶弘景注:“君臣所以能相求者,由开闭而生也。”相求,相互需求,相互辅助。
[5]说人之法:陶弘景注:“言既体天地,象阴阳,故其法可以说人也。”说,游说。
[6]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陶弘景注:“天圆地方,君臣之义也。理尽开闭,然后能生万物,故为万事先。君臣之道,因此出入,故曰圆方之门户。圆,君也;方,臣也。”圆方,指不同的表现或手段。
译文
阳活动前进,阴静止隐藏;阳活动外出,阴隐藏入内。阳反复运动,转化为阴;阴发展到极点,转化为阳。凡是凭阳气行动的人,要用道德相互促进感化;凡是凭阴气静止的人,要用可见的行动相互帮助成功。用阳气来追求阴气,要靠道德来包容;用阴气结纳阳气,要用外力来约束。阴阳之气相互追求,相互结合,必须通过开启与闭合的途径。这就是天地间的阴阳之道,也是游说别人的方法。它是处理好万事的先决条件,也是方正、圆融等各种手段变化的途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