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十五从军征》古诗词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王之文张国生刘桂兰

【原】: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1)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2)?”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3)。”

兔从狗窦入(4),雉从梁上飞(5)

中庭生旅谷(6),井上生旅葵(7)

舂谷持作饭(8),采葵持作羹(9)

羹饭一时熟(10),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原诗作者】:汉乐府

【导读入境】:

十五岁正是如诗如画的年华,然而朝廷的兵役制度却将他过早地推入了战争的深渊。离乡背井,刀光剑影,出生入死,一去就是六十余年。而今,幸得生还的老人回到家乡。他向乡里人问路,急切地打听家人情况,可顺着乡人的指点,望见的却是座座坟冢长满松柏的悲惨情景。终于到家了,六十余年的等待与期盼,不就是想早一点儿回家与亲人团聚吗?而今人去屋空,他所看到的是野兔从狗洞钻出钻入,野鸡在屋梁飞上飞下,庭院当中长满野谷,土井四周蔓延着野葵菜,家园已成废墟。可怜的老人只得在家园的废墟上舂野谷、采野菜来充饥了。强抑悲愤,老人草草做熟了饭,可饭菜做熟后不知给谁吃,再也没有一个人与老人共餐了。老人不忍再看那一个个空置的碗筷,不敢去想晚景的凄凉。出门东顾,不禁泪落衣衫。

【赏析】:

这首民歌通过一个服役六十余年的老兵回乡后所面临的家破人亡的悲惨情景,从另一侧面揭露战争与兵役的罪恶。作品情感深沉凝重,意境凄凉,读后使人产生强烈共鸣。

这首民歌有两个特点:第一,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反映社会现实,暴露战争罪恶。乐府民歌中类似这样的作品很多,如“鼓吹曲辞”里边的《战城南》,它直接描写战争惨状。通过遍地死尸、鸟啄兽食和水深草长、战士有出无归的荒凉恐怖的画面,将战争的罪恶揭露无遗。而《十五从军征》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在作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现实,反映社会生活。全诗十六句话,只字不提战争,在客观平实的叙述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通过具体而微的景物描写,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句句都在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本该尽享天伦之乐的老人在饱经战火洗礼,“八十始得归”之后,老人的家人们却在战争的年代中一个个先他而去。这没有战争的背后该是对战争的何等控诉。第二,语言简朴,如话家常。这首民歌如话的程度,和口语没有什么不同。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刻意修饰,平平淡淡,实实在在,似与亲友促膝而谈,娓娓道来。读它的每句话,象吃橄榄,初尝无味,咀嚼回味,便津津然生于口辅间。“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通俗直白的叙述,蕴含着老者六十余年的艰辛与期盼,交织着悲喜共存的思想情感。“家中有阿谁”的询问,恰切地表达了想见到家中亲人的急切心情。诗中写景的句子更是明白如话,耐人回味。“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展现家园成废墟的惨状,简洁之至,自然之极。不渲染,不夸张,真真切切,含义隽永,感人至深。

【思考题】:

1.在揭露战争罪恶方面,本诗是如何构思选材的?它与《战城南》有什么不同?

2.谈谈本诗的语言特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