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翻译与解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翻译与解读

道者万物之奥01。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0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03。人之不善,何弃之有04?

故立天子,置三公05,虽有拱璧以先驷马06,不如坐进此道07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01?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02?故为天下贵03

今 译

道是万物的主宰,是善人的珍宝,不善人也保持它。美好的言辞可以取得世人的尊敬,美好的德行可以受到世人的敬重。不善的人,何必抛弃他呢?

所以立为天子,设置三公,虽然前有捧璧者奉献,后有驷马随从,也不如坐进大道贵重。

古代人所以珍贵大道,为什么呢?因为求之则可以得到,有罪则可免刑。所以,大道为天下所珍贵。

评 议

本章是讲道是万物的主宰,坚持无为之道最重要。所以,河上公为本章命题为“为道”。怎样“为道”?老子分三个层次来阐述这个问题。其一,老子认为,无为之道是万物的主宰,能庇护万物。它是善人之宝,善人有求什么即可得到。不善人保有它,有罪即可免除罪刑。其二,老子认为,坚持无为之道,美好的言辞,可以取得世人的尊敬;美好的德行可以得到世人敬重。不善之人,可以受到感化,不要抛弃他。其三,老子认为即使立为天子,尚且设置三公,前有捧璧者奉献,后有驷马迎送,还是不如“坐进”大道有益处。老子认为这正是天下珍贵大道的原因所在。

清代魏源对本章的解读,有可取处,援引如下,以供读者参考。他说:

此章皆言道之极贵,欲人之贵而求之也。夫尊行之可加于人,而致使居天子、三公之位,则尊贵孰甚焉?美言可市,而至于百朋之锡,不若一言之赠,则宝贵孰甚焉?然则古人所以尊贵宝贵此道者何故邪?岂不以其为善人之宝而求则得之,为不善人之所保而有罪以免邪?其为天下至贵,不亦宜乎? (《老子本义》)

按魏源所据本为“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故他如此解读。

01何也:帛书甲乙本、傅奕本、林希逸本、吴澄本等作“何也”。河上公本、王弼本作“何”,少“也”字。02求以得:河上公作“何不日以求得”,王弼作“何不曰以求得”,皆误。傅奕本、苏辙本、林希逸本等皆作“求以得”。俞樾曰:“‘求以得’,正与‘有罪以免’相对成文,当从之。”(《诸子评议·老子评议》)“不曰”两句:吴澄曰:“岂不曰善人以此道为人所宝,得遂所求邪?不善人以此道保其身,免陷于罪邪?”按林希逸曰:“‘不曰’者,如谓‘不云乎’?”03为天下贵:吴澄曰:“道所以为天下贵也。‘天下’,释‘万物’。‘贵’字,释‘奥’。”

注释



01 奥:有四种解释:(一)主也。《礼记 · 礼运》曰:“故人之以奥也。”郑玄注曰:“奥,主也。”帛书乙本“奥”,作“注”,为主之借字。即主宰之意。(二)藏也。河上公曰:“奥,藏也。道为万物之藏,无所不容。”(三)暖也。王弼曰:“奥,犹暖也,可得庇荫之辞。”(四)尊者之居处。吴澄曰:“奥,室之西南隅。寝庙之制,有堂有室,室在内,故室为贵。室中之制,东南隅曰 ,东北隅曰,西北隅曰屋漏。奥,尊者所居,故奥为贵。”按释奥为主宰、或庇荫为宜。

02 保:保持。河上公曰:“道者,不善人所保倚也。”一作“不保”,误。两句:意谓道是善人的珍宝,不善人也保持它。

03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奚侗曰:“‘市’,当训‘取’。《国语 · 齐语》:‘市贱鬻贵’,高诱注:‘市,取也。’‘加’,当训‘重’。《尔雅· 释诂》:‘加,重也。’此言美言可以取人尊敬,美行可以见重于人。二十七章所谓‘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也。各本脱下‘美’字,而断‘美言可以为市’为句,‘尊行可以加人’为句,大谬。兹从《淮南· 道应训》、《人间训》引订正。二句盖偶语,亦韵语也。”按奚侗所说极是,当从之。他说皆非。

04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老子》第二十七章曰:“圣人善救人,故无弃人。”这是正言。“人之不善,何弃之有?”这是反问句,与正言意同。

05 三公:周朝的三公,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指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一指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当指后者。“三公”为辅佐国君治理军政要务的最高官员。两句:谓立为天子,设置三公。

06 拱璧:吴澄曰:“拱璧,合拱之璧。”驷马:一乘四匹马所拉的豪华马车。 以先:捧璧者在先。按:向天子三公献礼,捧璧者在先、驷马随后,是周朝当时的礼仪规定。

07 不如坐进此道:谓不如坐进大道有益处。奚侗引宋代吕惠卿《道德真经传》曰:“虽有拱璧以先驷马,所以享于上者,礼之恭、币之重也。然不如坐进此道。以道之为天下贵,虽坐而进之,过于恭礼、重币也。”民国马其昶《老子故》曰:“古者三公坐而论道,故曰‘坐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