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之文张国生刘桂兰
【原诗】:
出东门(2),不顾归(3);来入门,怅欲悲(4)。盎中无斗米储(5),还视架上无悬衣(6)。拔剑东门去(7),舍中儿母牵衣啼(8):“他家但愿富贵(9),贱妾与君共餔糜(10)。上用仓浪天故(11),下当用此黄口儿(12)。今非(13)!”“咄(14)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15)。”
【原诗作者】:汉乐府
【导读入境】:
破旧的老屋中走出一位男主人,他向着东门头也不回地奔去。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他有此躇蹰了,返回身又一次推开家门。家中盛米的罐子几乎见了底,衣服架子空荡荡,一件衣服都没有。哎!难道让一家人活活冻饿而死?不能再犹豫了。他拔出长剑,又向着东门而去。妻子追上去拉住男人的衣角在声声啼哭:“不管别人怎样富贵,我愿与你吃糠咽菜。上看在苍天的份上,下看在年幼孩子的份上,不要去冒这个险吧!”此时的男子似乎已失去理智,他大声地呵斥着妻子“去!你走开!我早该这么做了。你看我被生活折磨得白发苍苍,这种日子我们还活得下去吗?”
【赏析】:
这首诗是乐府诗中最富有斗争性和深刻反映人民大众痛苦生活的诗篇。翦伯赞先生在《中国史纲》里说:“赋税、徭役、武装的压迫和刑法的威吓,这就是东汉政府对于当时人民的恩典。在这样浩荡的皇恩之下,当时的人民,如果不愿一声不响地饿死,那就只有两条出路:不是自卖为奴婢,便是合伙为盗贼。”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不甘冻饿而死的劳动者起来反抗的一种表示,是很具有积极意义的。
学习和鉴赏这首古代民歌,必须抓住它的“三新”。
一、构思巧妙角度新。一般类似的作品反映现实揭示主题是从长久别离渴望团圆的角度,而《东门行》却从丈夫急欲离家行劫的角度,深刻反映由于当时统治阶级的政治腐败,贪污横行、急征暴敛、徭役繁重导致经济破产,广大人民饥寒交迫的苦难现实。这来源于对生活的长久感悟,是诗人对黑暗社会清醒认识后巧妙的心理折光。
二、以小见大情节新。全诗通过一个三口人的小家庭遭遇展示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从叙写家庭生活片断,揭示广大劳动者苦难的根源。在客观的描述中,寄寓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无限同情。诗中表现了人物极端矛盾复杂的心情,情节比较曲折,有波澜起伏,对读者有一定的感染作用。先是执意要走,可还有一些不忍。进门后的现实告诉他不能再犹豫,“拔剑东门去”,决心已下,谁也不能阻拦。妻子的啼哭、哀求对他的心灵又有暂时的震憾,片刻后,他便冲入茫茫夜色。以后呢?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三、通俗活泼语言新。这首诗的语言长短错落,自然成趣。最短一言,最长的七言,完全根据叙事、描写的需要。作者善于于运用自然平淡的语言表达委婉、深挚的感情。诗中没有新巧奇险之言,雄浑惊人之句,但在那平平淡淡中,委曲含蓄,耐人寻味,具有一种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含蓄蕴藉的艺术魅力。
【思考题】:
1.男主人公的反常心理和行为说明了什么?
2.诗中通过夫妻二人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特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