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原文与赏析
欧阳炯
锦城东北黄金地,故迹何人兴此寺?
白眉长老重名公,曾识会稽山处士。
寺门左壁图天王,威仪部从来何方?
鬼神怪异满壁走,当檐飒飒生秋光。
我闻天王分理四天下,水晶宫殿琉璃瓦。
彩仗时驱佛狇装,金鞭频策骐驎马。
毗沙大像何光辉,手擎巨塔凌云飞。
地神对出宝瓶子,天女倒披金缕衣。
唐朝说著名公画,周昉毫端善图写。
张僧繇是有神人,吴道子称无敌者。
奇哉妙手传孙公,能如此地留神踪。
斜窥小鬼怒双目,直倚越狼高半胸。
宝冠动总生威容,趋跄左右来倾恭。
臂横鹰爪尖纤利,腰缠虎皮斑剥红。
飘飘但恐入云中,步骤还疑归海东。
蟒蛇拖得浑身堕,精魅搦来双眼空。
当时此艺实难有,镇在宝坊称不朽。
东边画了空西边,留与后人教敌手。
后人见者皆心惊,尽为名公不敢争。
谁知未满三十载,或有异人来间生。
匡山处士名称朴,头骨高奇连五岳。
曾持象简累为官,又有蛇珠常在握。
昔年长老遇奇踪,今日门师识景公。
兴来便请泥高壁,乱抢笔头如疾风。
逡巡队仗何颠逸,散漫奇形皆涌出。
交加器械满虚空,两面或然如斗敌。
圣王怒色览东西,剑刃一挥皆整齐。
腕头狮子咬金甲,脚底夜叉击络鞮。
马头壮健多筋节,乌觜弯环如屈铁。
遍身蛇虺乱纵横,绕颔髑髅干孑裂。
眉粗眼竖发如锥,怪异令人不可知。
科头巨卒欲生鬼,半面女郎安小儿。
况闻此寺初兴置,地脉沈沈当正气。
如何请得二山人,下笔咸成千古事。
君不见明皇天宝年,画龙致雨非偶然。
包含万象藏心里,变现百般生眼前。
后来画品列名贤,唯此二人堪比肩。
人间是物皆求得,此祥欲于何处传?
尝忧壁底生云雾,揭起寺门天上去。
欧阳炯,益州华阳 (今成都) 人,前后蜀时皆为官,事孟蜀(后蜀)拜翰林学士,历门下侍郎,平章事(宰相)。“花间派”词人。《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诗题有误,“景焕”应作景朴。诗内容咏成都市应天寺门东西两壁壁画天王,东壁东方天王像为孙位之笔,西壁西方天王像为景朴所画。因为西壁为新画,所以诗题只着重提到 “景焕”。
这首长诗记载了两幅壁画的详情,描绘生动细致,是研究唐宋宗教画史的重要资料,也透露着社会史的消息。
宗教神话中往往有现实生活的影子,神往往寄托着人们征服自然力或社会敌对势力的愿望。四大天王,本是印度佛教传说中的护法神,传入中国后,其名位乃至形象历有变化。西蜀寺庙应天寺,只画东西天王而不画南北天王,这大概说明前后蜀的主要矛盾在东方。《山海经》有关四方神灵的记载,也可为理解四大天王的变迁史提供民俗心理的参考。如东山神,人身龙首,似东海龙王; 西次天神,状如牛而马尾,令人想起西部游牧生活之状等等,都有一定现实依据。
这首应天寺壁画天王长歌,略可分为三大段。前38句为第一大段,由应天寺建寺时起笔,接着泛叙四大天王绘画史迹,是虚写。第21句始,实写应天寺白眉长老无智禅师邀请画家孙位为应天寺门东畔画东天王壁画事,其时正当前蜀酝酿立国的残唐之际(唐僖宗光启间)。诗句对画面作了详细的描绘。“飘飘但恐入云中,步骤还疑归海东。蟒蛇拖得浑身堕,精魅来搦双眼空。”此四句所描绘东天王形象值得注意。画面上的东天王蟒蛇缠身,一面以指挖鬼魅之睛,一面朝东海方向飘翔,显有力战不支而败走之势,这大概是画家和欧阳炯对位于西蜀东方中原地区的军事政治强敌阿Q式精神胜利法的一种象征性表达。第二大段 (中间24句),描述半个世纪后(后蜀时期),景朴补绘的西壁天王像。画面上的西天王正奋勇战斗:“圣王怒色览东西,剑刃一挥皆整齐。腕头狮子咬金甲,脚底夜叉击络鞮。马头壮健多筋节,乌觜弯环如屈铁。遍身蛇虺乱纵横,绕颔髑髅干孑裂。眉粗眼竖发如锥,怪异令人不可知。“前蜀国武功一度颇盛,兼并东川、汉中等地,领四十六州。孟蜀也曾有过较盛的武功。壁画所描绘的西天王,队仗逡巡,奇形涌出,器械交加,两面受敌。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形象,似可窥见前后蜀皇帝的影子,壁画和诗句似在对现实的统治者作歌功颂德的表彰。
后14句为第三大段,总写二人所作之画“堪比肩”,“如何请得二山人,下笔咸成千古事”。“包含万象藏心里,变现百般生眼前”。“人间是物皆求得,此祥欲于何处传”等句一再提醒读者,应天寺的天王壁画非比寻常。“君不见明皇天宝年,画龙致雨非偶然”。用《明皇杂录》 记开元间唐明皇命冯绍正画龙求雨有验的典故。末联“尝忧壁底生云雾,揭起寺门天上去”用 《宣和画谱》 所载梁张僧繇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故事。——一再提到皇帝和象征皇帝的龙。
看来,作为前后蜀显宦的欧阳炯,写诗记成都寺庙天王壁画时“心存魏阙之上”,欲借西天王为西蜀统治者生色助威,怕还是信而有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