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赤壁歌送别》战争诗词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赤壁,尴尬的泡沫

——李白《赤壁歌送别》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在史家的眼中,周瑜是一排撞向岩壁的惊涛;而在演义的章回里,人们看到的却是一堆尴尬的泡沫。

湖北省东南部,有一片探入长江的红褐色山岩,浩浩荡荡的长江奔流至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转弯,在陡峭的岩壁上击打出一片震耳的涛声,然后一路向东呼啸而去。这里便是中国著名的古战场——赤壁,如今,赤壁已经被这里的人们自豪地命名成为自己生活的城市的名字。滔滔长江水涤荡着昔日的战场,络绎而来的游客们没有一个人的脑海中不充斥着箭头和火光。一千七百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以少胜多的鏖战将东汉乱世的版图撕裂为三,就在这张版图的裂缝中,人们知道了“草船借箭”,知道了“巧借东风”,也知道了“火烧连营”。作为这些故事的主角,诸葛亮的形象早已化作赤壁的江风,不停息地吹动着人们手中的《三国演义》。然而,当人们拣起石子在江中击起一串水花,一个盘桓千古的问题也随之扩散开来:赤壁,萧森如铁的赤壁,惊涛拍岸的赤壁,火光冲天的赤壁,究竟谁才是它真正的主人?

披坚执锐的周瑜,理应成为这一提问的唯一答案。一部《三国志》,为星移斗转的时空留存住一段可以依托的信史,也让我们于演义的凿痕之外,洞彻一代兵家。在《三国志》中,周瑜是一位风流倜傥的江东才俊,他“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二十四岁就已成为东吴政权的重要辅臣,打刘勋击黄祖,可谓战功赫赫,而最能令这位少帅彪炳史册的战役正是“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春,刚刚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雄踞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踌躇满志地将战船开到了赤壁,他要将赤壁作为平定天下的起点。彼时,孙权与刘备已结成联盟,和隔江相望的曹操形成对峙之势。曹操将百余艘战船用铁索紧紧相连,制成一块巨大的作战平台,把酒临风中,曹操相信,一统天下尽在弹指之间。然而,心高气傲的曹操不会想到,正是他这种看似密不透风的布阵,成就了东吴少帅周瑜的煌煌战功。时任水师大都督的周瑜采用诈降火攻之计,于月黑风高之夜,将数十支艨艟斗舰装填上干柴和麻油,似离弦之箭冲向赤壁​‍‌‍​‍‌‍‌‍​‍​‍‌‍​‍‌‍​‍​‍‌‍​‍‌​‍​‍​‍‌‍​‍​‍​‍‌‍‌‍‌‍‌‍​‍‌‍​‍​​‍​‍​‍​‍​‍​‍​‍‌‍​‍‌‍​‍‌‍‌‍‌‍​。当冲天的火光将浩大的曹军船队燃烧成一片火海,当来势汹汹的北方军团狼奔豕突成一群散兵游勇,赤壁,已被锻打成一把利剑直插长江,如虹的剑气对应着蒸腾的水气,它,是一代枭雄永远无法摆脱的梦魇,同时,也是一代名将不朽的丰碑!

事隔千年以后,如果没有《三国演义》问世,周瑜的形象会化成赤壁的山岩,笑看滔滔江水和烈烈长风;而在《念奴娇》荡气回肠的乐阵中,苏轼的“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也会毋庸置疑地成为传唱的正本。然而,演义的传播范围永远大过信史,当罗贯中用七百年时间将《三国演义》根植人心,许多人已无法分清哪些是小说的虚构,哪些是历史的真实。从第十五回出场到第五十七回病亡,周瑜与其说是孙权帐下的重臣,莫如说是诸葛亮的影子和陪衬:大雾弥漫之中,诸葛亮是“草船借箭”的神机军师,周瑜则是等着看笑话的刀斧手;月明星稀之夜,诸葛亮是祭风台上呼风唤雨的通灵者,周瑜则是处处掣肘、欲杀之而后快的阴险小人;而烟焰张天之中,将半江碧水烧得滚烫的人依旧是诸葛亮,周瑜不过是个按既定战略出牌的执行者。在赤壁纷争杀伐的底色上,诸葛亮总是料事如神履险如夷,而周瑜则总是处处设槛却枉费心机,当诸葛亮三气周瑜,最终令心胸狭窄的周瑜长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金疮爆裂呕血而死,诸葛亮已然成为赤壁的不二主宰,抑郁而终的周瑜不过是一棵沉落江底的水草。

英雄气在江水中呜咽久了,坚硬的赤壁也会被啃啮出一个个血红的孔洞,还是让我们回归正史,继续还原一个真实的周瑜吧。其实,可以作为周瑜人品佐证的不止一部《三国志》,《资治通鉴》同样也在擦拭着历史的眼睛。《资治通鉴》记载,东吴老臣程普看到周瑜风华正茂便执掌帅印,颇有不平,曾“数凌辱瑜,然瑜折节下之,终不与较。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能让老臣沉醉在少帅的人格魅力之中,足见周瑜坦荡的胸襟,而周瑜在生命弥留之际的遗言更让人们为这位英年早逝的江东奇才扼腕痛惜:“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征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在历史的墨迹中行进,人们早已熟稔诸葛亮那篇光照千秋的《出师表》,但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就在这位为了江山一统宵衣旰食的丞相之前,还有一位虚怀若谷出师未捷的将军,彼时,他刚刚用一把大火将天下烧成三国鼎立之势,但天不假年,他只拉开了大幕,却再也无法决定这段历史的尾声。

更无法决定的还有身后的评说。史载,周瑜除了能征善战之外,还精通音律,“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在回眸的瞬间,周瑜便可校正一部扭曲的乐章,而当自己生命的乐章在《三国演义》的字里行间被扭曲成变奏的颤音,周瑜善听的耳朵只能令身后的悲哀更加沉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