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朴《夺锦标》诗词原文与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夺锦标

《夺锦标》曲不知始自何时,世所传者,惟僧仲殊一篇而已。予每浩叹,寻绎音节,因欲效颦,恨未得佳趣耳。庚辰卜居建康,暇日访古,采陈后主、张贵妃事以成素志。按后主既脱景阳井之厄,隋元帅府长史高颎竟就戮丽华于青溪。后人哀之,其地立小祠,祠中塑二女郎,次则孔贵嫔也。今遗构荒凉,庙貌亦不存矣。感叹之馀,作乐府《青溪怨》霜水明秋,霞天送晚,画出江南江北。满目山围故国。三阁馀香,六朝陈迹。有《庭花》遗谱,惨哀音,令人嗟惜。想当时天子无愁,自古佳人难得。

惆怅龙沉宫井,石上啼痕,犹点胭脂红湿。去去天荒地老,流水无情,落花狼籍。恨青溪留在,渺重城,烟波空碧。对西风、谁与招魂,梦里行云消息?

上片写初到青溪其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青溪发源于建康(今南京)钟山西南,向南汇入秦淮河,今已湮没。开头三句,以明朗的色调从时、地两面为青溪定位。“霜水”指青溪。诗人来到青溪,是在秋高气爽的一个傍晚,当时红霞在天,可以清晰地看到江南江北辽阔的天空,眼前是明净的青溪在静静地流淌。一个“画”字下得非常有神。从“满目山围故国”至“令人嗟惜”,进一步从社会历史的角度为青溪定位。历史上的建康曾是六朝都城,如今周围青山依旧,往日的繁华却只留下一些依稀可辨的“陈迹”。临春、结绮、望仙三阁,也已荡然无存。“三阁馀香”是以有写无,以尚有馀香暗示已无三阁。于是顺理成章也可视之为与亡国有关的“哀音”了。

歇拍二句以“想”字领起,正面揭出导演了这场国破家亡历史悲剧的两位主人公:天子与佳人。在用字上,从“满目”句开始,在连着的四句中用了“故”、“馀”、“陈”、“遗”四个关合古今的字,随后又用了“想当时”三字,这些词语的前呼后应,大大加强了此词沉吟咏叹的调子,传达出对世事沧桑、人物升沉的沉重的感喟。

下片承上“想当时”三字生发,笔墨集中在天子与佳人演出最后悲剧的两处现场:景阳宫井与青溪。“惆怅”三句,写自己在想像中凭吊景阳宫井时的感伤。“石上啼痕”二句,是写景阳井的石井栏。给世人增添了一份想像的空间,给游人多了一个凭吊的依据。“去去”三句是过渡性的笔墨,词人以感慨不尽的长声唱叹,用缓慢的“摇过”的镜头,展现出一幅空阔苍茫、唯见无情流水、狼藉落花的画面--无愁之天子往矣,难得之佳人往矣,一切都在不言中了。从“恨青溪”句至结尾,均是立足于青溪、立足于如今的诗人的直接抒情。“青溪留在”,是慨叹张贵妃人已不在。“留”,一作“犹”,但此前已有“犹”字,不当重出。“重(ch6ng)城”,指建康,“渺重城”,是说青溪距离建康显得十分遥远。在实际的空间距离上,青溪与建康相距甚近,这里主要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诉说的是青溪已被冷落、遗忘。“烟波空碧”句,是说尽管青溪水流澄碧,却无人欣赏。“空”字与“渺”字一样蕴含着诗人的情感。“青溪留在”而“烟波空碧”,词人怎能不深为憾恨呢?这几句可与词前小序中的“今遗构荒凉,庙貌亦不存矣”并读;词中直接说的是青溪其地,实际上是借以写出张丽华身后的寂寞。煞尾二句即顺着“恨”情转出。“西风”遥应开篇处的“秋”字。“招魂”,按旧时习俗,是对灵魂的一种安抚。末句用宋玉《高唐赋》记楚王梦接巫山神女事。神女临别时给楚王留言:“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这里以巫山神女借指张丽华。所谓“梦里行云消息”,指的是张丽华的音讯。末两句连读,以一个无可奈何的问号作结。词人的感慨之情见于言外,似在说:即使有人招魂,也是难以得到这位多情女子的消息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