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梅花》古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

据惠洪《冷斋夜话》记王安石此诗的写作原由说:“荆公尝访一高士不遇,题其壁。”这话的可靠性如何,难以遽断;王安石的诗文向无编年,除了作品中有事实可考、足以断定年代的以外,大多数无法确断其具体年限,从而也无法从写作年代来考索其行事、交往和作诗的情况,所以只能就诗论诗。

诗的第二句“凌寒独自开”,对梅花极表赞赏。严冬群芳纷谢,独有梅花凌寒开放,报道将至的春讯,诗人所欣慕的就是这种崛犟的风骨。这不仅从字面可以看出,而且“有诗为证”。诗人另有《红梅》一绝,首两句说:“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奈”、“耐”字古通,“不奈”即“不耐”,不堪忍受之意。总之,诗人对红梅之惧寒而迟发,是并不恭维的。对比之下,此诗的“凌寒独自开”,其倾倒之意自见。因此,“凌寒”一句,应是这首咏梅诗的主心骨。

因梅花的洁白,因开在百卉俱谢的严寒季节,自古的咏梅诗都联系到雪。如梁简文帝《雪里觅梅花》:“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何逊《咏早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阴铿《咏雪里梅》:“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唐宋以后,更举不胜举。但此诗并不在画面上以雪映梅,也不是在意象上以梅拟雪。虽然繁花似雪,但诗人“为有暗香来”,已“遥知不是雪”。提出雪,是为了逗出梅花的香。意思是说,雪是高洁的,但梅花除了具有雪一般的高洁以外,还具有雪所不具有的香的品格。这梅花不仅凌寒呈艳,而且在严寒中播送出暗香。严寒既压不倒梅花的色,也压不倒它的香,于此更显出它“凌寒”的傲骨。“暗香”一词显然出自林逋“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咏梅名句。

南宋人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论此诗时道:“《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偶同”未必,李壁或以为说“偶同”,即能为王安石开脱剿袭之嫌,其实王安石反用前人之意,正是他的高明之处。这首《古乐府》不过是就梅花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不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则以“凌寒”一句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故其中有所寄托。这样,诗人自己就进入了诗,所咏的是“有我之境”,这首诗就不再是冷冰冰的纯客观的描写了。

王安石是善于化用前人诗句的。如前面所举的《红梅》后两句:“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也是翻用晏殊的《红梅》诗“若更迟开三两月,北人应作杏花看”的句意,不过后者是正用,前者是反用而已。诗的好坏原不在前人是否曾道过,贵在虽用前人诗句却能别开生面,推陈出新,铸造自己独特的意境。能做到这样,即使不是无意的“偶同”,而是有意的袭用,又有什么不好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