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暮雪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本诗的前半四句,就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月启》“玉雪开六出之花”意,形容绝妙,“卷”字见出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长空”切“天”,“汀洲”切“江”;“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白浩浩”是总体的、静景的印象:语简而意象丰富。“雁影”句表明已届隆冬的时令,又隐用雁度潇湘的本地风光来暗示“江天”所属的地域。最妙的是“千崖暮如晓”的第四句。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而且写出了暮雪雪景所特有的那种瞳瞳眬眬、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与另一位元诗人黄庚的咏雪名句“江山不夜月千里”(《雪》),可谓异曲同工。
成功的写景之作离不开人物的活动。诗人在画面中安排了一名生活在巴陵地区(今湖南岳阳一带)的渔翁。与唐诗中“独钓寒江雪”的江上渔者不同,这位渔翁已登返棹,“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色陵道”从唐贾至“日暮忘却巴陵道”(《君山》)诗句翻出,在这里既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又见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宋田为(田不伐)《黑漆弩》小令(或谓元白贲作)中写“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这一潇洒的形象为元时众多文人所心仪,诗中让渔翁“坐睡船自流”,或即受此启迪。“船自流”的结果,是在视野中留下一抹渐行渐杳的痕影;这一余韵袅袅的结尾,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纵深感,传现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