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少府贬彬州
明到衡山与洞庭,
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近 ① ,
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
白头浪里出湓城 ② 。
长沙不久留才子,
贾谊何须吊屈平。
【校】
①近,顾可久本、《唐诗鼓吹》俱作“客”,《唐诗正音》、《唐诗品汇》俱作“远”。
②出,《唐诗正音》作“见”。
【注】
彬州: 《唐书·地理志》:彬州桂阳郡属江南西道。
衡山: 《水经注》:“湘水又北径衡山县东。山在西南,有三峰,一名紫盖,一名容峰 。容峰最为竦杰,自远望之,苍苍隐天,故罗含云‘望若阵云,非清霁素朝,不见其峰’。丹水涌其左,澧泉流其右。《山经》谓之岣嵝山,为南岳也。”《括地志》:“衡山,一名岣嵝山,在衡州湘潭县西四十一里。”《方舆胜览》:“南岳,一名衡山,在潭州衡山县西三十里,晋因山以名郡。《湘中记》:‘度应斗衡位值离宫,故曰南岳,又名霍山。’《尔雅疏》:‘泰与岱、衡与霍,皆一山有二名。’《南岳记》:‘衡山者,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上承翼轸,钤总万物,故名衡山;下踞离宫,统摄火师,故号南岳。赤帝馆其岭,祝融宅其阳。逮于轩辕,以潜、霍二山副焉。’《长沙志》:‘轩翔耸拔九千馀丈,尊卑差次七十二峰。岩洞溪涧泉石之胜,交错于中。又有数十洞、十五岩、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潭、六源、八桥、九井、三穿、三漏,此最著者。’”
北渚: 《水经注》:“冯水出临贺郡冯乘县东北冯冈,其水导源〔冯溪〕,西北流,县 (冯溪) 以托名焉。冯水带约众流,浑成一川,谓之北渚。”《楚辞》:“帝子降兮北渚。”
青草瘴: 《广州记》:“地多瘴气,夏为青草瘴,秋为黄茅瘴。”王友琢崖谓:彬州、夏口皆在岭内,无有瘴气。“瘴”当是“涨”字之讹,盖谓青草湖之水涨耳。《元和郡县志》:“巴丘湖,又名青草湖,在巴陵县南七十九里,周回二百六十五里,俗云即古云梦泽也。”《一统志》:“青草湖,一名巴丘湖,北连洞庭,南接潇湘,东纳汨罗之水。每夏秋水泛,与洞庭为一水,涸则此湖先干,青草生焉。”是其义矣。
湓城: 《元和郡县志》:“隋文帝平陈,置江州总管,移理湓城。古之湓口城也,汉高帝六年灌婴所筑。”《太平寰宇记》:“江州初理豫章郡,后至成帝咸通元年移理湓城,即今郡是也。”《一统志》:“湓城,即今九江府治。”
贾谊: 《汉书》:“天子议以贾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谊既以适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屈平: 《史记》:“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成按:送人迁谪,用贾谊事者多矣,然俱代为悲忿之词,惟李供奉《巴陵赠贾舍人》诗云:“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与右丞此篇结句俱得忠厚和平之旨,可为用事翻案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