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据十韵 ①
束带趋承明,守官惟谒者。
清晨听银虬,薄暮辞金马。
受辞未尝易,当御方知寡 ② 。
清范何风流,高文有风雅。
忽佐江上州,当自浔阳下。
逆旅到三湘,长途应百舍。
香炉远峰出,石镜澄湖泻。
董奉杏成林,陶潜菊盈把。
彭蠡常好之 ③ ,庐山我心也。
送君思远道,欲以数行洒。
【校】
①据,顾元纬本作“璩”。
②御,顾元纬本、凌本俱作“是”,误。
③彭,诸本皆作“范”,误。
【注】
舍人: 《唐六典》:“通事舍人十六人,从六品上。掌朝见引纳及辞谢者于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则引以进退,而告其拜起出入之节。凡四方通表,华夷纳贡,皆受而进之。凡军旅之出,则受命慰劳而遣之;既行,则每月存问将士之家,以视其疾苦;凯还,则郊迓之,皆复命。凡致仕之臣与邦之耋老,时巡问亦如之。”李林甫注:“通事舍人即秦之谒者。《汉书·百官表》云:‘谒者掌宾赞受事,员七十人,秩比六百石。皇朝改谒者为通事舍人。”
江州: 《唐书·地理志》:江南西道有江州浔阳郡。
承眀: 《三辅黄图》:“未央宫有承明殿,著述之所也。班固《西都赋》云‘内有承明,著作之庭’,即此也。”
守官: 谢瞻诗:“守官反南服。”
银虬: 《初学记》:“张衡《漏水转浑天仪制》曰:‘以铜为器,再叠差置,实以清水,下各开孔,以玉虬吐漏水入两壶,右为夜,左为昼。’李兰《漏刻法》曰:‘以器贮水,以铜为渴乌,状如钩曲,以引器中水,于银龙口中吐入权器。漏水一升,秤重一斤,时经一刻。’殷夔《漏刻法》曰:‘漏水皆于器下为金龙口吐出,转注入踟蹰经纬之中,流于衡渠之下。’”
金马: 《史记》:“金马门者,宦署门也。门旁有铜马,故谓之‘金马门’。”《三辅黄图》:“金马门,宦者署。武帝时,得大宛马,以铜铸像,立于署门,因以为名。东方朔、主父偃、严安、徐乐皆待诏金马门,即此。”
当御: 《国语》:“秦景公使其弟针来求成,叔向命召行人子员。行人子朱曰:‘朱也当御。’叔向曰:‘肸也欲子员之对客也。’子朱怒,抚剑就之。叔向曰:‘夫子员道宾主之言无私,子常易之。奸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韦昭注:“当,直也;御,进也。言次应直事。”“易,变也。”
浔阳: 《一统志》:“浔阳江在九江府城北,源自岷山,至此下流四十里,合彭蠡湖水,东流入海。”
逆旅: 《左传》:“虢为不道,保于逆旅。”杜预注:“逆旅,客舍也。”孔颖达《正义》:“逆,迎也;旅,客也。迎止宾客之处也。”
三湘: 《南史》:“巴陵南有地名三湘。”《元和郡县志》:“侯景浦在巴陵县东北十二里,本名三湘浦。”《太平寰宇记》:“湘潭、湘阴、湘乡,是为三湘。”
百舍: 《庄子》:“百舍重趼而不敢息。”陆德明注:“百舍,百日止宿也。”高诱《淮南子》注:“百舍,百里一舍也。”
香炉峰: 远法师《庐山记》:“东南有香炉山,孤峰秀起,游气笼其上,则氛氲若烟。”《太平寰宇记》:“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方舆胜览》:“香炉峰在南康城北,山南山北皆见,其形圆耸,常出云气,故名。”
石镜: 《幽明录》:“宫亭湖边旁山间有石数枚,形圆若镜,明可鉴人,谓之石镜。”《水经注》:“庐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净照见人形,晨光初曜,则延曜入石,毫细必察,故名石镜焉。”《太平寰宇记》:“石镜在东山悬崖之上,其状团圆,近之则照见形影。”
董奉杏: 见一卷“虎卖杏”注。
陶潜菊: 《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彭蠡: 《唐六典》注:“彭蠡湖,一名宫亭湖,在江州浔阳县界。”杜氏《通典》:“彭蠡湖在浔阳郡之东南五十二里。”
庐山: 远法师《庐山记》:“山在江州浔阳郡,左挟彭泽,右旁通川。有匡俗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际,遁世隐时,潜居其下。或云:匡俗受道于仙人,而共游其岭,遂托室崖岫,即岩成馆,故时人谓所止为仙人之庐而命焉。其山大岭凡七重,圆基周回垂三五百里。其南岭临宫亭湖,下有神庙,七岭会同,莫升之者。东南有香炉山,其上氛氲若香烟。西南中石门前有双阙,壁立千馀仞,而瀑布流焉。其中鸟兽草木之美,灵药芳林之奇,所称名代。”《元和郡县志》:“庐山在江州浔阳县东三十二里,本名鄣山。昔匡俗字子孝,隐沦潜景庐于此山。汉武帝拜为大明公,俗号庐君,故山取号。周环五百馀里。”《太平寰宇记》:“庐山在江州南,高二千三百六十丈,周回二百五十里。其山九叠川,亦九派。《郡国志》云:‘庐山叠嶂九层,崇岩万仞。’《山海经》所谓三天子障,亦曰天子都也。周武王时,匡俗字子孝,兄弟七人皆有道术,结庐于此,仙去,空庐尚在,故曰庐山。”
思远道: 《古诗》:“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