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清川带长薄①,车马去闲闲②。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③,归来且闭关。
【注释】
①长薄:绵延的草木丛。
②闲闲:往来自得的样子。
③迢递:形容高峻的样子。嵩高:嵩山的别称。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五岳之一。
【译文】
清澈的河川绵延着草丛,马车从容地从中间走过。流水好像有意与我同行,傍晚的飞鸟好像要和我一起还山。荒芜的城池临着古老的渡口,夕阳的颜色洒满秋山。高峻的嵩山,我已归来,正要闭关。
【赏析】
嵩山与东都洛阳为邻,与靠近长安的终南山一样,士人隐居于此,高隐之名容易被朝廷所知。在唐代,隐居之举容易引起官府的关注,在士人中产生影响,朝廷任用隐居之人,以表示重视人才之意。开元二十年(732年)秋,王维的弟弟王缙正在登封做官,王维到嵩山隐居。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王维在张九龄的举荐下出任右拾遗,但仕途不太顺利,便再次回到嵩山隐居。
这首诗读来淡泊自然。纪昀曾经评价此诗说:“非不求工,乃已雕已琢,后还于朴,斧凿之痕俱化尔。学诗者当以此为进境,不当以此为始境,须从切实处入手,方不走作。”此诗看起来语词都很平淡,实际上,诗中一些平淡语,颇有出处。
首句“长薄”一词,出自《楚辞·招魂》:“路贯庐江兮左长薄,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李周翰注:“草木丛生曰薄。”“长薄”这个词,好处在于形象,能够写出河畔草丛的绵延感。第二句“闲闲”一词,语出《诗经·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以“闲闲”写马车,写出了旅人安闲自得的神韵。
颔联将“流水”与“暮禽”拟人化了,仿佛流水与飞鸟,都与行人心意相通,陪伴着行人的归途。经此比拟,在萧瑟的草丛中沿河而行的旅途,已颇具情趣。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而这两句景致,都是“车马去闲闲”的途中所见。“暮禽相与还”化出自陶渊明《饮酒》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两句,写出城郊秋景的萧瑟旷远,对景物的修饰、组合颇具匠心。以荒凉形容城池,以古老形容渡口,再将它们之间以“临”的关系构建在一起,萧瑟古朴的城郊通过简要的几笔写出了气韵。“落日满秋山”一句中,“满”字将空间宕开,写出山原之旷远,同时将落日的红色铺满画面,写出色彩之绚烂。
末句“嵩山”“归来”回扣题目,以“迢递”写出嵩山的高峻,以“下”字将诗中前六句的景物包容于山野之下。“闭关”一词则照应“车马去闲闲”,点明自己的心境与归来嵩山的意图。这种“已雕已琢,后还于朴”的诗歌,颇见诗人的创作功力:诗语自然的境界,并非依凭“自然力量”而到,而是功力的化境。
通读此诗,萧瑟秋景如在目前,诗人闲适安详的神态了然心中。虽然诗人出语平和淡漠,但是辞官归隐的凄凉,还是透过秋景展现出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