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乌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生长于巴蜀大地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蜀道难》,形象地展示了古代巴蜀奇绝险峻的地理状况和瑰丽神奇的历史文化风采。
巴蜀是我国四川的古称,四川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大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东经97°—110°,北纬26°—34°,北与青海、甘肃、陕西省相邻,东与湖北、湖南两省接壤,南和贵州、云南两省交接,西同西藏自治区毗连。总面积为56.7万平方公里。从史料来看,“巴”和“蜀”最初是四川古代两个部族的名称,李白诗中提到的“蚕丛”、“鱼凫”,是巴蜀的两个先王。以后,巴蜀逐渐演化为地名,至今四川仍俗称巴蜀,巴山蜀水泛指四川一带。
巴蜀大地有着奇险峻秀的山水风光,人称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还有乐山大佛、大足石刻、丰都鬼城、三国遗址等,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产生在这块神奇而丰饶的土地上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巴蜀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瑰丽奇诡。近年来经过大量的研究,已普遍认为巴蜀地区是长江上游的文明中心,为中华文化又一个起源地,也是最早的世界文明的窗口之一。据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古城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考证,大约公元前2700年至前900年,这里就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古蜀国。1986年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更是令人惊叹,充分体现了远古巴蜀文化的奇光异彩:其一是黄金权杖和金面具,其二是青铜神树,其三是大量的青铜人像、头像和面具。从考古学角度看,3000多年前就有如此巨大的金器,这不仅在全国是首次,在全世界也属罕见。而高达260公分(加底座)的青铜人像,是目前世界上古代完整青铜雕像中最高大和年代最古老的;高达四米的青铜神树,堪称奇观,而且这些青铜器,在铸造工艺上甚至超过了同时期的中原殷周青铜器。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黄金权杖在中原文化中从来没有发现过,青铜神树和双目突出(纵目)的青铜面具,也与中原文化风格迥异;个中不但蕴含着大量的巴蜀文化之谜,而且成为世界考古史上罕见的重大发现! 英国《独立报》1987年8月31日发表了戴维·基斯的评论文章,他说“从中国西南传出的消息,那里的考古发现可能是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其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是:三星堆遗址所反映出的古蜀国高度的经济文化水平是如何形成的? 迥异于中原文化的三星堆古蜀国文化,是否有强烈的外来因素,与以后的有文字可考的巴蜀历史和文化有怎样的承传关系? 这些千古之谜如果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那么中华古代文明史的若干章节就必须重写,例如,如果能证实三星堆遗址古蜀国文明与西亚文明的相似与联系,那么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史就将重写! 而事实上,经蜀路而出通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所谓“蜀身毒道”),是早已被《史记》所论述了的。三星堆遗址反映出的蜀古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影响,可能比《史记》所载要早上千年!
虽然,长期掩埋于地下的巴蜀远古文明的遗址还有无数个“谜”有待于人们去探索和揭示,而有史可考的巴蜀文化的光辉却灵光闪耀,沾溉无穷。自秦代蜀守李冰治水,成功地修建了堪称世界古代水利工程奇迹的都江堰,从此,“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全汉文》卷五十三)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发展经济的条件赋予了生长于斯的巴蜀文化具有特殊的内蕴和独到的风格,以其瑰丽奇绝的异彩自立于中华文化之林。《华阳国志·蜀志》对蜀人特征总结了以下几点:1.多斑采文章;2.尚滋味;3.好辛香;4.君子精敏,小人鬼黠;5.多悍勇。今天看来这个总结的确反映了蜀人及巴蜀文化的特征。以“多斑采文章”而言,巴蜀确是一个文人荟萃、艺术繁荣、文豪辈出的地方。例如汉代五大辞赋家,蜀占其三,唐宋古文八大家,蜀亦占其三。巴蜀历代皆有第一流的大作家:司马相如、杨雄、李白、苏东坡、郭沫若、巴金等,这些巴蜀大文豪,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其辞赋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浪漫洒脱、文采斑烂、豪放飘逸,与中原质朴格调、江南清绮诗风相比较,自有一种巴蜀文化内在的飞动和灵气。从丰富多彩的汉画象砖,千姿百态的大足石刻,华丽斑烂的蜀绣锦段到唐代女诗人薜涛所制彩色诗笺,无不显示出巴蜀文化“多斑采”的魅力。
所谓“尚滋味”,“好辛香”,其实正说明了巴蜀饮食文化的特征,而巴蜀的饮食文化特征,更为集中地浓缩了巴蜀地域文化的独特风采。在今天的“烹饪王国”之中,川菜可谓独树一帜,举足轻重。川菜不仅花样繁多,而且以其麻、辣、烫的强烈滋味,塑造起巴蜀饮食文化的鲜明个性,丰富多样的小吃,更是千滋百味,令人神往:“麻婆豆腐”、“夫妻肺片”、“赖汤圆”、“张鸭子”、“担担面”、“叶儿粑”,连小吃的名字也充溢着巴蜀文化风趣幽默的味道。川酒早已名扬海外;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等巴蜀名酒,香醇浓郁,令人陶醉;吃菜饮酒之余,到茶馆一坐,躲在竹椅上细品盖碗茶,更能深切体会到巴蜀人“尚滋味”的文化内蕴。
所谓“君子精敏,小人鬼黠”,实际上反映了巴蜀文化中蕴含的睿智机敏和幽默风趣。《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位“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的蜀国谋士张松,以其机敏、鬼黠和幽默,骂得曹操几乎下不了台。
独具一格的川剧,更是把巴蜀文化的诙谐风趣表现得淋漓尽致。洋溢着浓郁川味的电影《抓壮丁》、电视剧《傻儿师长》令人忍俊不禁,捧腹喷饭;其中所闪烁的独有的文化异彩的确令人回味悠长。
所谓“多悍勇”,亦道出了巴蜀人英勇顽强的品格。“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诸葛亮《隆中对》)诸葛亮以为巴蜀之地可“以成帝业”,不仅是看中了巴蜀的险塞与富庶,更看中了巴蜀人的悍勇与顽强,能够为其奋勇拼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子孙们,铁骑横扫欧亚,骄横不可一世,却偏偏败在骁勇强悍的巴蜀人手上。蒙军在巴蜀受阻竟长达五十二年之久,最终连蒙军统帅蒙哥大汗也战死在巴蜀钓鱼城。而在宋蒙战争中,“独钓中原”、“撑半河山”的钓鱼城,现已成为巴蜀人英勇顽强的历史见证和文化丰碑。
总之,巴蜀文化博大奇绝,异彩四溢,曾对古代的荆楚、中原、华南及自北越都产生过较深的影响。要了解巴蜀文化的全貌,必须追根溯源,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源头说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