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哀思》原文与翻译、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南方哀思》原文与翻译、赏析

夸齐莫多



月亮鲜红,

白雪漫漫。

习习寒风中,

一张女子苍白的脸容。



我的一颗紧皱的心啊,

如今,留下了

在这北国雾霭迷蒙的

流水、草丛。



我淡忘了

南方的大海,

西西里牧人吹奏的

低沉幽婉的海螺,

公路上大车

悠远的辚辚声。



我淡忘了

草原上缥缈的紫烟里

巍颤颤的稻子豆棵,

移栖的白鹭和天鹅

在伦巴第青翠的田野、

河流上的掠翔。



可是,沦落天涯的人,

故乡啊,朝朝暮暮萦绕梦魂。

——我再也不能

重返遥远的南方。



啊,南方倦乏了,

竟然没有力量

把它的死者的遗体

送往瘴气封闭的沼泽埋葬。

南方倦乏了,

因为孤独和锁链。



南方倦乏了

顺为过多的忧愤,

在它的深井里

凝结了诅咒的回声。

井水殷红,

故乡心灵的血的喷涌啊!



南方的儿子

骑着他们的马儿出走了,

星星的清辉

温暖着徘徊山冈的身影,

牧场边相思树的花儿

安抚难忍的饥馑。



热血浸濡相思树,

相思树的花儿分外红艳,

分外红艳。

——我再也不能

重返遥远的南方。



寒冬的长夜

仍然笼罩着我们。

亲爱的人啊,

我向你捧献

一腔脉脉温情与沉沉悲哀

荒唐地交融的乡愁,

失去了爱恋

却又充溢柔爱的痴情。

(吕同六 译)



【赏析】 战争结束了,战争使意大利国土满目疮痍;法西斯统治粉碎了,但作为战败国的意大利仍不能带给人们希望的曙光。人们在悲哀郁愤中迷茫彷徨,一面诅咒,一面又满怀热望地期待着。本诗所写的正是战后意大利人民的这种思想情绪。

南方有诗人的家乡,南方有诗人欢乐的童年,南方有美丽的山川湖泊,芬芳的夹竹桃、桔花,甚至南方的风也“舒发着柠檬花的芬芳”。然而,诗人在青年时就离开了南方,为了生活,为了躲避政治上的迫害,在北方到处漂泊流浪。北方有阴霾的天气,寒冷的冬天,令人深感压抑的雾雨。南方和北方在夸齐莫多的诗歌中就是这样鲜明地对立着。毫无疑问,南方代表了诗人的理想,尽管现实的西西里岛十分贫穷荒凉;北方则是丑恶的现实世界的象征。诗人总在忆念着家乡,总有写不尽的乡愁,但我们不难发现,诗人的乡愁中包含着他对宁静和谐生活的渴望。《南方哀思》是他表现乡愁最强烈的诗篇,也是他最明显地把南方作为一种理想——不是以前的那种个人生活的理想,而是作为意大利国家、人民的理想的诗篇。

诗的第一节以色彩鲜明的画面表现了诗人矛盾的情感。“月亮鲜红”,这暗示着一种希望,但因寒冷而红则又使人感到红的虚弱和病态。“一张女子苍白的脸容”,这一意象不仅表达出诗人对冷的感受,也揭示出生活在北方 (其作为象征意义上的北方)人民的悲凉心境。诗的第二节 “我的一颗紧皱的心啊”,由女子(意大利人民的象征)写到诗人自己,此后,诗人这个抒情主人公就代表着意大利人民抒写他的愤懑和渴求。诗人的心因痛苦而皱缩着,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南方,尽管他说“我淡忘了”,但那远去了的南方在他的记忆中,在他热血沸腾的内心里,仍是清清楚楚地存在着:那大海,那牧人吹奏的海螺声,那大车的辚辚声……宁静的生活步调在这时具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啊; 因为北方的人们 (以及南方的人们)正深陷在战后的沉痛里。“沦落天涯的人,故乡啊,朝朝暮暮萦绕梦魂。”联系诗人的经历,这行诗确是写尽了他的乡愁,但诗人经过战争的洗礼后已冲出了个人生活的小圈子。“——我再也不能/重返遥远的南方。”这里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忧愤,意大利人民对新生活的渴望。诗的第六、七、八三节含蓄而深沉地写出了战争给意大利人民造成的灾难。有多少人战死在异域他乡! 儿子们骑着马去了,父母们默默地在山冈前徘徊。还有那恋人们,又有几多愁苦难忍!这三节诗几乎没有一句直白的描写,但含蓄的诗句同样充分地写出了战争给人们造成的痛苦,以及人们无言的怨愤。人死了,遗体不能运回家乡掩埋; 井水染红了,深井里“凝结了诅咒的回声”。“星星的清辉”、“相思树的花儿”已不能给人什么安慰,诗人只有再一次痛苦地喊道: “——我再也不能/重返遥远的南方。” 诗人是蘸着他心灵的血写作的,他的诗因此才有了那么强的震撼力。

诗的最后一节在情绪上有所缓和。诗人告诉人们“寒冬的长夜/仍然笼罩着我们”,但诗人又不愿让人们陷入绝望的境地。诗人禁不住要向他的祖国表白他的内心: “我向你捧献/一腔脉脉温情与沉沉悲哀/荒唐地交融的乡愁。”诗人有悲哀,也有温情,这似乎是荒唐的,然而它正表明了诗人对自己的祖国有一片赤子之情。

这首诗从写乡愁入手,抒写出诗人对祖国破碎山河的哀伤与热爱,抒写出意大利人民对新生活的向往,意象丰富,感情深沉,是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抒情杰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