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归雁》原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杜甫·归雁》原文与赏析

杜甫

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作于广德二年(764)春暮,在成都草堂。诗中寄托了深切的乡思,并隐含着对朝廷的系念和对国事的关心。

“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点明了时间和客居情况,表现了急切希望回归故乡的心情。安史之乱以后,八年来,杜甫挈妇将雏,背井离乡,从长安、洛阳、秦州一直流离转徙到四川成都。所以诗中“春来”二字亦作“东来”。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阆州飘泊时,就已经作好了一切准备,决计由水路下渝州出峡,以便回归河南老家。但由于老朋友严武第二次到成都任东西川节度使,邀请杜甫到成都,于是临时打消了出峡的念头,举家重新迁回成都草堂居住。“万里客”三字,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满含着频年奔波的凄楚况味,饱和着浓烈的乡思之情。此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按说应当回家了。他在不久前写的“生平第一首快诗” (浦起龙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就满怀激情地表示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然而,不料又来到成都,早就萦绕于怀的回乡之望,不知要到何年才能实现?一个问句,表现了作者希望回乡的急迫心情,我们仿佛听到作者深深的叹息之声。

正当作者为乡情所苦、愁思百结的时候,一队队大雁却正从滨临锦江的成都上空,高高地向北归飞。“高高”有自由自在、畅通无阻之意。大雁飞去的北方,也就是中原地带,它既是作者故乡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权的所在地。作者想到大雁也能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与故园久别,与朝廷疏隔,不禁愁思缕缕,衷肠寸断。作者深情地望着高飞的大雁,把一片乡情和对朝廷的无限眷怀,遥寄到旷远的北方。

这首诗虽然很短小,但仔细咀嚼,却十分动人。这原因,一方面是作者把自己的一片真情,融于字里行间,在平易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强烈的激情。另一方面,作者在表现手法上也不同于一般。写归雁的诗,常常都是先从大雁本身着笔,然后再发抒议论。别的诗人不论,就是作者另外两首题为《归雁》的诗,也是如此。一首的头两句是: “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另一首的头两句是: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都是先写大雁,即先兴而后赋。然而这首诗却是先写思归的心情,一开始就直抒胸怀,从意念上先给读者一个思乡的强烈印象,然后再把描写的笔触对准空中的大雁,让生动的形象去继续体现作者的思想,给人以具象化的感觉,先赋而后兴。这样,不仅做到了情景交融,也使思乡恋国之情表现得更为强烈,更为深长。另外,在绝句格式上,这一首采用了对起散结的方式。盛唐绝句重散行,四个散句起承转合,句与句之间不讲究对偶。而此诗一、二句用了对偶,表现了在句式上的精心锤琢,后两句用散句,又纯任天然。这样,在形式上把精巧与自然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读来音调优美,“神味高远” (浦起龙语)。杜甫“常常把绝句作为遣兴手段,即兴漫成,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形式上有意识进行多种尝试。” (周啸天《唐绝句史》) 从这首五言绝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杜甫认真的创作态度和在艺术上的刻意追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