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以善画鹰》题画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黎简

绢素古惨淡,黑若雨竟天

梦梦云崖断,浩浩风揭川

苍鹰眼如鬼,光堕衣带间。

远见两肩下,竦挟秋气寒

影失冻波底,意已孤云前。

一眴谓其去,再眴惊其还。

三眴往复乱,万里自倒颠。

测彼画师心,静入面壁禅

而使后来人,心目不得闲。

【注释】

①竟天:满天。②梦梦:昏暗不明的样子。《诗经·小雅·正月》:“视天梦梦。” ③揭:吹拂。④竦(song):高耸。挟:挟带。⑤冻波:寒冷的江波。⑥眴(shun):同“瞬”,一眨眼,一瞬间。⑦面壁禅:坐禅。《五灯会元》卷一:“(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这里比喻林良绘画时用心专注。

【评说】

本诗选自黎简《五百四峰堂诗钞》卷一五。

林良(约1416—约1480),明画家,字以善,广东南海人。天顺中供奉内廷,官工部营缮所丞,入值仁智殿,改任锦衣卫指挥。继承南宋画院传统,善花果、翎毛,着色简淡。尤善放笔,作水墨禽鸟、树石,遒劲如草书,而神采飞动,名盛当时。是明代院体花鸟画中变格的代表人物。所画雄鹰尤为突出,明代诗人李梦阳就有《林良画两角鹰》咏之。

黎简作为“三绝”兼具的画家,别具慧眼,对林氏画作的摹状也格外生动传神。全诗先从画面的背景写起:画绢晦暗昏黑,犹如下着弥天大雨。乍一看来,这是画作年代久远之故。然而,这却正是林良作画的风格,诚如李梦阳所说:“林良写鸟只用墨,开缣半扫风云黑。”画家善水墨大写意禽鸟,开缣挥毫,墨落素绢,风云之气布满画面,立即营造出“杀气森森到幽朔”(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氛围,真所谓“笔落惊风雨,成泣鬼神”。细看画卷,蒙蒙的云气遮断了山崖,浩浩的江风掀起了波浪。风云何来?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挟风带霜而起,“飒爽动秋骨”(杜甫《画鹘行》),大有风声鹤唳的气氛。开头四句通过背景氛围的描摹渲染,扣人心弦,动人心魄,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十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鹰的神态动作,是正面文章。苍鹰之眼恶如鬼神,迸发逼人的寒气,森严的目光甚至也落到我的衣带上。画鹰神采飞动,光彩照人,远远望去,它耸着双肩,双翅下挟带着秋天的寒气。虽然站立在水边崖上,但它的神态好像已在翱翔天际,展翅飞翔。气雄万夫,呼之欲出,体现出跃跃欲试的气势。诗人以自己观画的感受和体验,把画鹰描绘得栩栩如生。紧接下去,诗人更是调动了联想的功能,超越时空,表现目力不能及的画面形象,笔锋极意动荡,气势轩昂。一瞬之间,画鹰已腾跃奋飞,离枝而去。飒风未定,松枝犹动,又是一瞬之间,人们却惊奇地发现它又停栖枝头,动作神速,来去无迹可寻。三瞬间,飞来飞去早已不知其数,更分不清是来是回,又像远去万里,又似站在眼前,颠颠倒倒,令人眼花缭乱。最后四句,赞颂画家作画时用心高度专注,犹如达摩画壁坐禅,排除杂念,因而使得这幅画非常耐看,读者读画时不可不费心神目力仔细欣赏。

《广东新语·艺语》云:“林良祖黄筌、边景韶,而枯荣之态,飞动之势似过之。”黎简这首题作,以画家的独到眼光,融神会心,准确而生动地把握住林氏画作中这一“飞动之势”,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艺术再创造,赋予了画作以无限自由灵动的生命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