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
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王宰,唐代画家。关于他的生平,我们所知甚少。他善画山水、松石,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列他的画为“妙上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 “(宰)多画蜀山,玲珑嵌空,巉嵯巧峭。” 《唐朝名画录》提到朱景玄亲见王宰画, “曾于故席夔舍人厅见一图障,临江双树,一松一柏,古藤萦绕,上盘于空,下着于水。”可见他的画,称名于时。杜甫于上元元年(760)春天, 卜居成都草堂,从此开始,他与蜀地画家韦偃(原是京兆人,寓居蜀地)、王宰交游。这首题画诗,当作于这个时期。
本诗开端奇崛,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这不是说王宰运笔滞缓,而是描写王宰重视意象经营、一丝不拘的态度。清代画论家方薰曾从绘画理论方面对这二句杜诗作过阐释:“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也。故古人作画,意在笔先。杜少陵谓:十日一石,五日一水者,非用笔十日五日而成一石一水也。在画时意象经营,先具胸中邱壑,落笔自然神速。”(《山静居画论》)很有见地。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王宰擅长绘事,他不愿受人干扰,要从容不迫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才肯为人作画。以上四句,写王宰的构思特征和创作态度,首先称赞他的画品,这与一般题画诗先从画面着笔的写法不同,是一种新的起法。
中段七句转到画面描述上来。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壮哉”二字,总提一笔,下贯全段文字。昆仑,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山,在极西处;方壶,海上三神山之一,在极东处。诗人以此两山喻王宰山水图乃是仙境。王宰画的水是“巴陵洞庭日本东”,湖南巴陵县的洞庭湖水和日本东海的海水,再加上“赤岸水与银河通”,江海的水波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水中云气㳽漫,似有飞龙舞动。云气随飞龙,化用《易·乾》 “云从龙”语。三句均写“壮”字,取境窅远,形容画上壮阔的水景。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巨风掀起了波涛,山上的树木都低下头来,渔船都停靠在岸边。二句写水势,兼写风势,笔墨生动,极意形容画面上壮伟的气势,倒扣本段首句的“壮哉”意。
诗的末段,以观画咏叹作结。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称赞王宰的画工于远势,能在咫尺画幅中表现万里江山的气象。画中的一切景象,均被这二句诗说荆这里,暗用梁萧贲事。 《南史·竟陵文宣王子良传》:“(昭胄子贲)能书善画,于扇上画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这便是蔡绦《西清诗话》所谓的“用事而隐其语”的表现手法。最后二句,忽发奇想:“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意谓怎能得到一把并州(今山西太原)出产的锋利剪刀,把画面上的吴淞江水剪一半下来,带回家去。诗句夸张地表达了诗人极度喜爱王宰山水画的心情。这二句诗,意若己出,但也暗用了晋索靖的故事,索靖看见名画家顾恺之的画,十分欣赏,说:“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淞江半幅纹练归去。”(王嗣奭《杜臆》引邵宝之说)
王嗣奭评这首题画诗,说: “此诗通篇设想,俱有戏意,而收语尤戏之甚,故云戏题。”(《杜臆》)王氏说“通篇设想”,极是,因为王宰纵笔画来,决不会标明某山为昆仑,某水为洞庭,诗人纯从艺术想象出发,精心领会画意,用超越空间界限的诗笔,来描述这幅画。当然,诗人的艺术想象是以画家的艺术构思为基础的。据《唐朝名画录》记载, “(宰)画山水松石,出于象外。”《益州名画记》也说他“能画山水,意出象外”,王宰正是以“象外”的艺术追求来布景命意,所以纵笔挥毫,完全不受空间的限制,他一忽儿画昆仑山,一忽儿画方壶山,将洞庭水和银河水共画一境,随兴之所至,随“意”挥洒,艺术想象自由驰骋。杜甫也就是从“象外更生意” (刘长卿语)的角度看出了王宰的“画心”,为了更好地表达画意,老杜运用神话传说,落想奇特,诗思璚玮俶诡,极尽夸张之能事,使全诗充满了浪漫气息。这首题画诗是现实主义诗人笔下很少见到的具有别种风调的作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