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朱淑真·蝶恋花》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朱淑真·蝶恋花》朱淑真

朱淑真

送 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释 ①杜宇:即杜鹃。宋葛立方《韵语阳秋》:“《成都记》载:‘杜宇又曰杜主,自天而降,称望帝,好稼穑,治郫城。后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十二金钗图之黛玉葬花 【清】 费丹旭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春愁、秋悲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是最为说不尽的话题,可能与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四季时间的敏感体验有关,春天代表生命循环的起始,在广阔的天地间生出有形之事物;秋天象征生命循环结束的前夜,有形之事物被大地归藏为广袤的沉没与沉静。本词题为“送春”,全词围绕惜春、春愁舒展开来,春光韶华之媚与词人心怀之忧,深深地扣打着词人的心扉,因而,词人们“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万俟咏《木兰花慢》)。

开篇即是惜春之语。作者首先赋予了“春”以人格特征,将它比喻成少女的“青春”,青春是人生命中最美丽、最曼妙的时光;春天是四季中烟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时节,它们在嫣然与灵动中达到了统一。“楼外垂杨”三句,描绘了垂杨的芳姿。杨柳依依,垂下万条碧丝,这正是春熟的柳色,自不同于杨基《咏新柳》中“浓如烟草淡如金”的新柳,也有别于“风吹无一叶”的衰柳(徐照《衰柳》)。作者突发奇想:“欲系青春”,想让那万条柳丝将春留住,但是“一溪烟柳万丝垂”都“无因系得兰舟住”(周紫芝《踏莎行》),烟柳又怎能留住春的脚步呢?“少住春还去”自是无法回避的结局,春终将在繁花似锦中走到尽头。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两句,作者选取了“柳絮飘飞”这一意象来继续描写春逝。“柳絮”是暮春最鲜明的特征之一,所以有“飞絮著人春共老”(范成大《暮春上塘道中》)、“飞絮送春归”(蔡伸《朝中措》)之语,飞絮是与残春相共的,此刻它们正在空中飞舞,追随着春的脚步,也许它们想知道春归何处吧,就像黄庭坚词中所云“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清平乐》)。“犹自”二字用语不俗,它把“系春”同“随春”联系起来,造成了垂杨留春、柳絮寻春,如此“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的艺术效果,新奇别致,富含意趣。

下阕进一步写送春。绿满山川,杜鹃哀啼,鸟儿虽说无情,也在为“春去”悲鸣,而人呢,自然更是愁苦不堪。春归已成定局,无计可施,如何不舍、如何纠结也只是枉然,春是不会停下它的脚步的,所以作者故作洒脱,“把酒送春”,想让春天在温情与欢乐中离去,不要让它看穿自己脆弱的心灵,“春不语”,似乎读懂了人意。

结尾“黄昏却下潇潇雨”,给全词渲染了悲凉而又朦胧的氛围,人和春沉浸在一片萧瑟与凄清中。这句与王灼“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点绛唇》)的意境相似,不过本词更凄清,感情更深沉,人心与春意关系更加密切。暮雨潇潇,它是春离去的脚步声,还是春不得不去的惜别之泪,抑或是人送春后的绵绵伤情呢? 作者语含蕴藉,留给读者充足的想象空间。

朱淑真的作品中,与春逝、送春相关的比比皆是,她为何对春情有独钟呢? 其实,这和她的人生遭遇是分不开的,她爱恋不能,婚姻不幸,人生极不完美,留有太多的遗憾和伤悲,而春归、春残,正触动了她心底的痛楚,她们都是孤单的、悲凉的、伤感的。结尾处,作者“把酒送春春不语”,也许“无语”正暗含无须多言,其情已知吧。

宋代有不少“惜春”词,暮春景色不外是柳絮飞扬,杜鹃啼血,暮雨潇潇,而朱淑真却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妥帖的拟人手法,让本词摇曳生姿,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难怪明代的沈际飞评:“满怀妙趣,成片里出,体物无间之言。”(《草堂诗馀续集》卷上)清代李佳也云:“情致缠绵,笔底毫无沉闷。”(《左庵词话》)这首小令的确值得一品、回味。(张雅莉)

集评 明·田汝成:“淑真诗词多柔媚,独《清昼》一绝,《送春》一词,颇疏俊可喜。”(《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清·陆昶:“淑真诗好,词不如诗。爱其‘黄昏却下潇潇雨’句,又词好于诗也。”(《历朝名媛诗词》卷一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