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无名氏·眉峰碧》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无名氏·眉峰碧》无名氏

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注释 ①蹙破眉峰:形容女子离别时的愁苦情状。②通夕:整个晚上。

鉴赏 这是一首受到过宋徽宗赞赏的小词。《词苑丛谈》中记载:“宋徽宗极赏此词,尝手书以问曹组,不知何人作也。”艺术修养很高的宋徽宗都认为“此词甚佳”(王明清《玉照新志》),说明这首小词一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以时间的流动来铺展小词的情节,在抒情的同时加入叙事的成分,便是这词的特色。

在词作的最初,以特写切入:“蹙破眉峰碧。”蹙是皱起的意思,秦观有诗云:“双峰照清涟,春眉镜中蹙。”(《和子瞻双石》)但词中着一“破”字,便显得格外用力深刻。首句五字刻画出女子愁眉不展之神态。接以一句“纤手还重执”,既交代了蹙眉的原因是即将到来的分离,“还重执”也进一步写出分手时的依依不舍与眷念深情。“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是纯真直白的心理描述,“镇日”是整天、整日的意思,整天相聚都觉得不够,怎么忍心让鸳鸯成单呢?语言很浅近,比喻也并不出奇,然而朴直中含着深情,寻常的语言中道出一片痴情。

上阕是分手之前的不舍,下阕是分手之后的思念。以“薄暮投村驿”为过渡,让情景从执手的难舍跳跃到羁旅的黄昏。省略了“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的临别叮嘱,省略了“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的饯行场景,笔触直接指向分离后的孤独。上阕着重从女子处入手,以“眉峰碧”“纤手”来描摹女子的神态,“镇日”三句的抒情,也是从女子口中说出的嗔怪。然而下阕在转换时间和场景之后,主人公也转换为男子。这是很巧妙的构思。它跳出了寻常写离别之情的小词单一叙述主角的模式,很有新意。

“风雨愁通夕”,这便是男子在旅途中所度过的漫漫长夜。风雨交加,整晚都不眠不休。“薄暮”“村驿”“风雨”这些凄凉的意象都给男子的旅途蒙上灰暗的色彩,而一个“愁”字,更点出了分离给他带来的痛苦。以乐景写哀情,固然会增加哀伤的感染力,但是惨淡的风景亦能烘托忧伤的情感,歇拍云:“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是很好的融情入景的手法。窗外雨打芭蕉,雨声滴答;窗内辗转难眠,愁落心头。于是窗外的雨声与窗内的愁绪融而为一,“叶上心头滴”,相思缠绕,雨水淅沥,都是不眠不休。这歇拍委婉而灵动地将景与情绾合,与温庭筠《更漏子》词中的描写相似:“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顾影自怜图 樊虚

上阕写女子的痴情,下阕写男子的深情,都是爱恋胶着,都是情意缠绵。然而分离将二人阻隔,此词便是抓住在这场分离中双方的情感波动,从两方面进行细节描写。有场景描写,也有对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抒情,也有叙事,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词作。

相传这首词作还影响到北宋重要词人柳永。《词林纪事》卷一八引《古今词话》中载,“真州柳永少读书时,以无名氏《眉峰碧》词题壁,后悟作词章法。一妓向人道之。永曰:‘某于此亦颇变化多方也。’然遂成屯田蹊径。”从细节上来说,在具体的语句上,“纤手还重执”与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相看未足”与柳永《西施》“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都有相似的痕迹。另外,这首词在语言上浅近通俗,在叙述上将离别之恨与羁旅之愁交织融合,这些都是和柳永的某些词作相似的地方。(刘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