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姜夔·月下笛》姜 夔
姜 夔
与客携壶,梅花过了,夜来风雨。幽禽自语①。啄香心、度墙去。春衣都是柔荑翦②,尚沾惹、残茸半缕③。怅玉钿似扫④,朱门深闭,再见无路。
凝伫。曾游处。但系马垂杨,认郎鹦鹉⑤。扬州梦觉⑥,彩云飞过何许⑦。多情须倩梁间燕,问吟袖、弓腰在否⑧。怎知道,误了人年少,自恁虚度⑨。
注释 ①幽禽:黄鹂的美称。柳永《黄莺儿》词:“幽谷暄和,黄鹂翩翩。”②柔荑(tí):指美女柔嫩白皙的手。《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荑,茅草的嫩芽。③残茸:刺绣缝衣用过的线头。④玉钿:玉制的花朵形首饰。⑤认郎鹦鹉:指学舌认人的鹦鹉。唐刘禹锡《和乐天鹦鹉》诗:“频学唤人缘性慧,偏能识主为情通。”⑥扬州梦觉:化用唐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⑦彩云:象征美好事物或薄命佳人。⑧吟袖弓腰:指能歌善舞的美女。《酉阳杂俎·前集》载,有士人喝醉了酒卧倒在地,看见一个妇人踏歌曰:“舞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其中有一个双鬟的少女问如何是弓腰?歌者笑着回答说:“汝不见我作弓腰乎?”于是将头和发髻及地,腰势弯得如规一般。⑨恁:如此。
灵谷春云图 【明】 戴进 德国柏林东亚美术馆藏
鉴赏 这首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卷五:“此亦追念合肥人词。陈《谱》(指陈思《白石道人年谱》)定为此年作,谓‘上年秋,范仲讷往合肥,曾烦寄声,是年冬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述志,作《江梅引》,本年元夕又有所梦,作《鹧鸪天》;玩此词“尚惹残红”“再见无路”“扬州梦觉”“问吟袖、弓腰在否”诸句,一往情深,前后辉映。’兹依其说,附系于此。”
上阕描写春日出游的所见所感。开端从春景写起。词人与客人携带酒壶外出游春,已经过了梅花开放的节令,而夜里的风雨也已停歇,正是春色大好的时节。在这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中,春鸟引起了词人的注意。他把枝头的黄鹂亲切地称为幽禽,言辞间流露出淡淡的喜悦。此刻,这黄鹂在树叶间鸣叫,仿佛是一个人在喃喃自语。它啄食花蕊后,轻捷地飞到墙外去了。“自语”“啄”“度”将鸟儿的可爱情态描摹得栩栩如生。由这美丽的春光,自然地过渡到了对春衣的描写。词人身上穿着的春衣,都是恋人用白皙柔嫩的手亲自剪裁的,那衣服上至今还残留着一些断线残丝。词人将恋人的手比做柔荑,娇艳动人,令人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这种写法,令人想起苏轼的《青玉案》:“春衫犹是,小蛮针线。”词人对情人的怀念,由她做的春衣而想到她的容颜。这是一个温婉明丽的美人,从她头上如画的玉钿就可以感觉出来。此时,词人再访她曾经住过的地方,已是人去楼空,再也看不到她美丽的身影了,不由心中生出了惆怅。“再见无路”表达的是一片无奈的心情,与唐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有同工之妙。
如果说上阕写了春日寻访,那么下阕则写了故地凝思。路依旧,风物依旧,词人静静地伫立在他曾经游冶的地方,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想起当年自己还是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骑着马从容地驰骋在这条路上,来看望自己的情人,将马就系在门前的白杨树上,何等潇洒与快意!那时候,他经常到这里来,连这里的鹦鹉都能认出他的面孔。这是对往事的回忆,带着几分欢乐的色彩,然而往事越美好,越衬出今天的凄凉与寂寞。词人紧接着就暗示了那段过往不过像一场美梦,如今好梦醒来,便有无限的惆怅。“扬州梦觉”化用唐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遣怀》),表达了和杜牧相似的感情历程。“彩云飞过”或象征过去的那段美好恋情,或象征昔日的爱人,如今都化为陈迹,再也寻访不到了。正因为难以找到,所以多情的词人才寄语梁间的燕子,问它昔日那能歌善舞的女子至今还在不在。这里词人一片痴心,都化作对燕子的喃喃私语,流露出无限的深情。“吟袖弓腰”,以局部代表整体,从中可以想象出伊人身姿的曼妙。“倩梁间燕”,这富有情致的一笔,很容易想起唐李商隐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全词从游春写到春衣,由春衣写到怀人,再由怀人写到请燕子去问询,感情一步步深化,至问询无果,终以无奈的喟叹收束全篇,“怎知道,误了人年少,自恁虚度”,这是自伤昔日为多情所误,虚度少年时光,多少复杂的况味就包含在这一慨叹之中。
这首词虽是伤春怀人之作,然而读后并不觉得沉重,清新的语言,婉转的情调,使它成为描写思念之情的动人佳作。(常迎春)
链接《月下笛》词牌。《月下笛》是北宋周邦彦所创之词调,因咏月下吹笛,故名。双调,九十九字,仄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