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五言诗·静夜思》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李白《五言诗·静夜思》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原诗今译】

我床前是一片明亮的月光,

却疑心地上撒着一层冰霜。

抬头看到一轮圆月高空挂,

低头又思念我远别的故乡。

【鉴赏提示】

这首《静夜思》,在大量抒写乡情的诗篇中,可能是最为人们熟悉、传诵的一首。它明白晓畅的语言,能为文化程度最低的人所理解。但这首诗使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能激起共鸣,不仅因为它字简单,意浅近,易于背诵和流传,还有一个心理学上、美学上的原因。探讨一下这个心理学、美学的原因,十分有意义。

首先,这引动乡情的具体环境,是一个随时随地都能遇到的普普通通的月夜。月亮,千秋常明,光照万里,柔和清幽,因而在宁静的月夜里,人们最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映照下的故乡;同时,又跨越时间,想起曾在故乡的明月下经历过的生活情景,这就产生了思乡之情。《静夜思》中,当诗人举头望到一轮明月时,一缕乡思油然而生。这样一个乡思引发过程,不但人们很容易理解,而且许多人也许有过类似的经验,这就形成了《静夜思》能为人们普遍理解和接受的一个重要条件。

其次,从乡情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设想,诗人是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梦醒过来,望见一轮明月,产生了乡思;也说不定,他刚才做的正是个思乡的梦,醒来后“思故乡”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思乡的内容在诗中却一点也没有写,只点出“思故乡”三个字。正如沈德潜所评:“旅中情思,虽说明却不说尽。”正因为诗人把他的乡思没有说出来,才给读诗的人留下了自由想象的充分余地。不同的人,尽可以用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去补充它,使它具体化。诗在这里只起着提示和诱发的作用。这样,这首诗也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时代、社会和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发生的情感上的隔膜,而得到广泛的共鸣。

再次,从乡情的分量看,《静夜思》中所表达的情绪十分轻淡,淡到使人几乎觉察不出来。夜深时分,诗人乍一看到月光,怀疑是霜,此时此刻涌上诗人心头的应是冷清萧瑟之感。但诗人并不刻意去表现这种心理感受,所以,读者如不经心也体会不出来。如清人徐增所评说:“因疑则望,因望则思,并无他念,真静夜思也。”它所抒发的乡情就像诗中那弥漫于天上地下的月光一样,轻盈似纱,清淡如水。这种感情,以柔美、温和为特征,它内含的感情冲击力极小,自然不会引起一般读者的强烈激动。然而,恰恰是这一点,使它与普通人的感情活动合拍了。《静夜思》所抒写的乡情,是一种显示平凡生活色彩的感情,这就造成了它引起人们普遍共鸣的客观基础。当这种共鸣出现的时候,人们并不感到心灵的强烈震撼,而只是心弦被轻轻弹拨了一下,在一瞬间感受到一种熨贴、和谐的美感。《静夜思》正是在这几种共同心理活动和美学感受的基础上,广泛地适应了人们日常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它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而广为流传。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