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五言诗·幸蜀回至剑门》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唐玄宗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原诗今译】
高峻的剑阁萦绕着横飞的白云,
我出狩回京的銮舆到雄关剑门。
千仞的山峦似绿色的屏风四合,
赭红色的石磴险道是五丁开拓。
杆杆旌旗在灌木丛中掩映回环,
朵朵云彩如飞仙迎着马首飘拂。
我不失时机地仗仁德荡平叛臣,
立下的勒铭功勋值得万世吟哦。
【鉴赏提示】
这是安史之乱初得平息,唐玄宗从蜀地返回长安,途经剑门时写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剑门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抒发了自己战乱之后重返京都时的兴奋心情,而且也赞美了将士们扫平安史之乱,再造天地的丰功伟绩。
诗的首句极言“剑阁”之高。这时,唐玄宗这位“风流才子”的心情也许是比较复杂的。遥想出逃之际,惶惶如丧家之犬,可能连剑阁这样天下的奇景也顾不上看,而现在,天旋地转,又太平无事了,所以他在惊叹“剑阁横云峻”之际,一方面固然会联想到将士们平叛安史之乱,立下的值得“勒铭”的功绩有如这高耸入云的“剑阁”一样万古流芳,另一方面似乎也难免有“回首方知来路危”的慨叹。接下来,作者的心情似乎一下子松缓下来: 惊天动地的安史之乱把他赶到了巴蜀之地,在他眼里只不过是一次寻常的“出狩”,他仍然可以不慌不忙地稳坐在“銮舆”中大摇大摆地“回”来! 表面上看来,唐玄宗真是气魄过人,胆量过人了,但实际上,这些冠冕堂皇的字眼儿只不过是自己的一种遮掩罢了。当然,这其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重返家园时的兴奋心情。
诗的第二联着重写“剑阁”周围景色的优美。“翠屏千仞合”比起上句的“横云峻”来,不仅视线一下子向远扩展了许多,同时“翠屏”般的群山“合”围着高耸入云的剑阁,也把剑阁衬托得更有气派了。“丹嶂五丁开”中的“五丁”虽然与“千仞”在对仗上有“偏枯”之嫌,但这里“五丁开山”的典故却用得恰到好处。这是因为在神话传说中,关中与西蜀本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的。但是,由于五丁身死山下,才打通了两地交通。唐玄宗在诗中提到这个典故,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再次强调“翠屏”和“丹嶂”地势险要,非同一般,但另一方面也暗暗地用“五丁”立下的丰功伟绩衬托唐朝将士平定安史之乱的不容易: 是他们又一次打开了通往“秦塞”的“丹嶂”,所以他才能这样悠然自得地欣赏山景,重返家园。
接下来,作者又用“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二句诗进一步写自己的感觉。正是由于“五丁”为人们开了路,所以才会出现这样优美的画面,陪伴着君王“幸蜀”的队伍打着五彩缤纷的旗子,随着山势的起伏,行进在绿色的灌木丛中,时隐时现,宛如游龙不见首尾;而朵朵彩云不时地从人们面前飘过,使人顿时觉得似乎是到了仙境。这两句诗中,“转”和“来”字用得颇见功力。前者抓住了“幸蜀”队伍随山势逶迤旋转的特点,一下子把灌木、旌旗和起伏的山势写活了,使人甚至有身临其境之感; 后者很自然地写出了彩云拂面而来的动感。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字把作者重返家园时的兴奋心情衬托得更为突出了。
诗的最后两句虽然没有扣住 “回至剑门” 的题目来写,却把诗的意境更深入了一步。“乘时方在德”,主要是指尽管出现了安史之乱这样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可君是“德君”,政是“德政”,确实可以不失时机地有一番作为,而“嗟尔勒铭才”一句,表面上是在赞美那些善于“勒铭”的人,实际上仍然是在赞美平定安史之乱的唐军。这样,巍巍剑阁似乎也成了一个纪念碑,而那些“乘时”开山的“五丁”们的功绩则更是不可磨灭的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