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五言诗·寻隐者不遇》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贾 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原诗今译】
在松下把隐者的侍童询问,
他说师父采药早早出了门。
还说师父就在这座山里头,
云遮雾罩,看不清在何处。
【鉴赏提示】
这是一首写访人不遇的诗。虽然“寻隐者不遇”,诗人却颇得寻人情趣,并由此领略了山中隐居生活,表示了无限赞赏。
诗的内容由题目直接引出。正因为“寻隐者不遇”,所以才在“松下” “问童子”。“松下”二字,既点明了问的地方,又暗带出所访之人的身份——隐者 (“松下”是古代隐者居住之处的一种标志),紧扣诗题的“寻”与“隐者”二词;更造成了一种淡泊雅致、悠闲自然的美妙意象,把人带到了一种隐士的“世界”里了。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三句诗自“言”字以下都是童子对诗人所问的回答。应该明白的是,这三句回答之辞并不是一气回答上来的,其中略去了诗人的问句,是诗人对他同童子的问答的一种洗炼写法,即所谓“寓问于答”。补上诗人的问句,是说诗人在向童子问了“你师傅哪里去了”以后,童子回答说:“我师傅采药去了”;又问“到哪里采药去了”,答“就在这座山里”;最后问“在这座山里什么地方啊”,答“在白云深处,不知具体所在”。诗人虽略去了自己的问句,只写童子的回答,但意思非常明白。不但丝毫不感生硬紧迫,凝滞坎坷,反而觉得语势连贯,流畅自然。诗人通过对童子回答的描述,给我们造成了一个恬淡自然、又意趣浓厚的美妙境界。采药,指采集修性养生之药,这是隐者的重要活动。不过隐者采药却不是赖此为生的,采药只是隐者悠然生活的一种表现罢了,所以从“采药去”三字当中,我们不难想见隐者悠然的生活和雅致的情趣。山中,是隐者采药之地,这两个字看起来确实平常极了,但因为在诗中它是泛言的、不确指的,这就使得景象被展开的同时,更形成了一种广大超远的境界,给我们造成了想象、联想的充分余地。“云深不知处”,这句诗在“只在此山中”的基础上给已经形成的境界又笼上了一层深不可知、更意象万生的气氛,使得所寻隐者居住之处的超然景象和诗人的心境密切结合了起来,浑然一体,最后完成了意境的创造。诗的言外意趣则正由此处生发溢出,源源不尽,使得诗人寻人的自得情趣和对山中隐居生活的无限钦羡之意淋漓尽致地托了出来。不但不见寻人不遇的怅惘,反而叫人感到了生机自然、意趣盎然的美妙。
本诗在写法上的特点,除了寓问于答外,还在于形象的塑造。“形象的塑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境象的创造,短短的二十个字当中,有松、有山、有白云,更有看得见的童子和想见得出的诗人自己及隐者,他们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美妙的意境,生出了无尽的意趣; 二是人物的塑造。诗中的人物形象看似不明不显而实际上是既清晰又很重要。人物有诗人自己和童子二人,更有隐者其人。例如诗人和童子,通过一问一答的有趣情景,诗人俯身询问、抬头遥望、意想联翩,最后情趣自得的形象和童子举头答问、指点群山、心直口快、亦见洒脱的形象可以说活灵活现。当然诗人主要塑造的是隐者的形象。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也不难想见虽未直接出现却无处不在的隐者的悠然飘逸的形象。隐者的形象可说与全诗的意境创造和意趣托出相始终,意境和意趣是既因隐者而有,又因隐者而成的,所以隐者的形象意义重大。第三,本诗语出自然,几乎就是口语,看似平淡,意味却既醇厚又深远,令人叹为观止。难怪有人认为本诗非出于以苦吟著称的贾岛之手,而认为是孙革的《访羊尊师诗》。这个我们不必在此予以分辩,不过即此可以证明本诗在谋篇、炼句、炼字及寓意等方面的美妙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