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七言诗·答钟弱翁》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牧童《七言诗·答钟弱翁》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牧 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原诗今译】

广阔的原野上长满了野草,

稀疏的笛声在晚风里缭绕。

到家里吃饱饭已是黄昏后,

未脱蓑衣睡,明月挂树梢。

【鉴赏提示】

这首出自无名牧童的诗,却为我们写出一种别样的意境、别样的情调。这里有离离的野草绣出满目青翠,这里有悠扬的短笛偶尔间对晚风喁喁私语; 更有晚归的牧童饱餐一顿不解蓑衣合目而眠的适意、潇洒。作者从前二句对田野景象的撷取、对乡村氛围的捕捉,到后二句对牧童生活镜头的剪接,使诗中所流动的悠然自得、怡然和乐的情绪汩汩渗出,沁人心脾。

如果说“草铺横野”是从视觉落笔,勾勒出一幅静美的画面,那么“笛弄晚风”则从听觉着意,烘托出傍晚时节乡村清远、静穆的氛围。一句“六七里”,一句“三四声”,极疏极淡极不经意,笔致却极富韵味,表面上形象生动的描绘,恰带出牧童对自己那片草地、对田原牧歌情调的欣愉、自得的爱心。从“六七里”到“三四声”,用笔转向疏寥,而诗意分明得到了拓展:从一幅画面的凸现到一个空间的创造。二者又共同完成了那种平淡中有真趣、宁静中无寂寞的意境的渲染。

后两句诗与前两句相比,则更偏重于对牧童生活情趣的抒写。作者以平平易易、如叙家常的笔调,写黄昏归来的牧童的生活断面。饭足肚饱,正见牧童在精神上与心理上的了无重负,无忧无虑;甚至不必脱衣,甚至不必择床,只是披挂着一身的蓑衣,亦披挂着一天的辛劳与愉悦,就着皎洁的月色酣然入睡。这是何等的随意,何等的自然!朴朴素素的几笔,却写足了牧童对自己自由自在、质朴闲适的生活的惬意、满足与欣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