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名著·杂剧编·陆士廉·西台记(第二出)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典·杂剧编·陆士廉·西台记(第二出)

正当南宋败局已定,国家处于危难之秋,文天祥出任南宋丞相,他仍“思整一旅,以图后劲”。因此,相邀谢翱、 邹凤共参军事, 并联络张世杰, 号召东南, 聚汇忠义之士,抗击元军。后文天祥奉使元军被拘执,送至燕京。博罗丞相威逼他投降,文天祥至死不屈,浩然正气,气贯长虹。谢翱得文天祥壮烈就义的噩耗,携酒登西台,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祭其忠魂。



(净扮博罗丞相引众上) 立马吴山第一峰,帝星不复炤江东。鞭尖趯倒长城堑,一统山河掌握中。咱家博罗丞相的便是,我大元兵威远震, 所在投戈。 近日空坑一战, 遂使他支轮, 连那文丞相也拿来了,岂非国家之幸。只是这厮意气高岸,不肯降屈于我,如何耐得他过? 今日且唤他来,辱没他一番。他亡国之大夫,生死在我手中,还敢与我相抗么? 叫听事官。唤宋丞相文天祥过来,说相府有话讲。(官应下) (引外布衣毡帽裹头上)

【正宫破齐阵】 (外) 【破阵子头】 痛煞家亡国破,深惭负此头颅。【齐天乐】 壮气横霄,丹心凝碧,梦里幽怀安诉。【破阵子尾】 坐听飞鸿声凄楚,翻羡苏卿秃节孤,残躯何有无。

我天祥责任封疆,一朝丧败,误国之罪,杀身莫赎。今日羁囚在此,惟顾速死,以完全节。如何久不加诛,岂将以我为留梦炎乎! 蒙古蒙古,何不知我之甚也。(官) 博罗丞相爷有命,请文爷讲话。(外) 彼亦丞相,我亦丞相,虽兴亡事殊。名位等耳。相见间礼数不明,反为不美,不去也罢。(官) 丞相钓旨,谁敢有违,快去快去。(外随行介) 花外子规燕市月。柳边精卫浙江潮。(官) 此间是相府了,请在仪门少待,禀过相见。(报介)(净) 著他进来。(外进见长揖介) 丞相拜揖。(净怒介) 天祥好无礼,你亡国之馀,见我如何不跪。(外) 天祥生平读书,此膝未尝少屈。(净喝介) 这等无状,你生死在我,犹敢说此大话,叫左右拽他跪。(众推拽外挺立介) 天下事有废有兴,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戳,何代无之,今日天祥至此,有死而已。

【锦缠道】 读诗书负须眉,惟邦家是图。竭节要匡扶,不提防天骄突地狂呼,怎免得戴南冠便作囚俘。敢忘了楚三闾身葬江鱼,博罗你休者也之乎。那纲常万古,怎忍少糊涂。今日里相逢歧路,生和死总付一胡卢。

(净) 你说有废有兴,且道盘古到今,是几帝几王。(外怒介)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我今日非赴博学宏词科,何暇泛言。

【朱奴带锦缠朱奴儿】 何须问升沉有亡,何须问帝王疆土,得失从来水上凫。平生事只求完玉。【锦缠道】莫更泣穷途。算将来厉鬼犹堪作后图,斧钺曾何怖,但教青史不模糊。

(净) 你既不肯说,且道古时曾有人臣将宗庙城郭土地付与别人,又逃去的么? (外) 奉国与人,是卖国之臣也。卖国者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除宰相,奉使军前,寻被拘执,不意贼臣献国。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老母在广耳。

【普天乐】 今日里欲图存谁是主,欲投荒将安处。空悬念白发慈亲定省事,怎教我日夜牵肠肚,况兼他玉牒天潢堪托付。

(净) 汝弃德 嗣君,而立二王,可谓忠乎? (外) 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我别立君为宗庙社稷计耳! 当日事别无他顾,但有人把家当户,效微躯收拾残疆剩土。(净) 自古帝王之立,皆有受命,汝立二王,是篡也。(外) 景炎度宗长子,德佑之兄,不可谓不正,登极于德佑去国之后,不可谓篡; 陈丞相以太后命,奉二王出宫,不可谓无所受命。

【普天带芙蓉普天乐】 奉慈恩,情难阻,当压纽储堪副。况敷天左袒安刘,存一线且自支吾,奈事去一旦成莽卤,【玉芙蓉】 到如今休看禾黍满王都。

(净怒介) 汝立二王,竟成何功。(外) 立君以存宗社,有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心,何功之有。

【锦芙蓉锦缠道】论君臣共安危,忠猷是摅。临事久含茶,到头来天心高远难呼。沈埋了定鼎訏谟,竟蹉跎热血先枯。【玉芙蓉】 毫无补,只神明鉴诸,漫寻思,寸心千古几行书。

(净) 既知其不可,又何必为,却不枉自劳心。(外) 父母有疾,虽不可为,无不下药之理。今日天祥至此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

【尾声】 山河满眼俱非故,猛回头屋上瞻乌。(长啸介) 好笑我欲别无家身草土。(下)

(净) 他怎么辞也不辞,径自去了。我看他到底倔强,恐终不为我用,且待奏过主上,再作区处。



一片降旙出石头,夕阳西下水东流。

天涯尽处无征战,空戴南冠作楚囚。





“苏卿”句: 苏武,字子卿,西汉武帝时,持节出使匈奴,被单于扣留。苏武不降,持节在北海 (今贝加尔湖附近沼泽地) 牧羊十九年,节旄尽秃。“楚三闾”句: 战国时代,屈原曾掌管屈、景、昭三大王族事务,被称为三闾大夫。楚怀王时,曾任左徒,由于靳尚等群小百般谗毁,而被疏远。秦国大举入侵楚国,楚国危在旦夕,在无法施展抱负的情况下,便投汨罗江而死,以身殉国。

“禾黍”句: 《黍离》为 《诗经·王风》篇名。东周大夫出行至旧都镐京,看见宗庙宫室毁坏,尽为禾黍,悲伤感叹,故作此诗。后人感叹国家灭亡,宗庙宫室毁坏,常称黍离之悲,黍离之叹。定鼎訏谟: 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商、周以鼎作为传国重器,放在国都。因此,后人称定都为定鼎。谟漠,重大的谋略。谟同谋。



此剧共四出,虽不如元代刘岳申所写 《文丞相传》那样内容丰富完满,但是,作者在忠于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经过概括和锤炼,所塑造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形象,还是动人心弦,可歌可泣的。清初邹式金所编 《杂剧三集》眉批评论说:“表贞臣志节易,写义士胸怀难。妙在不矜浮艳,实地摹写,肝胆须眉具见。”也正是指剧作在表现文天祥忠肝义胆的民族气节方面,写得是比较成功的。

第二折,集中笔墨描写文天祥被执囚燕京时,所表现的大义凛然,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作者从下面三个方面刻画了这个光辉的民族英雄形象。

首先,意气高岸,忠贞不屈。戏一开头,博罗丞相出场趾高气扬唱道:“立马吴山第一峰,帝星不复炤江东。靴尖趯倒长城堑,一统山河掌握中。”表现元军威武汹汹,颇有压倒一切之势。在南宋灭亡指日可待的危局下,文天祥直面蒙古统治者,仍大义凛然,巍巍挺立。连博罗也不得不赞叹:“只是这厮意气高岸,不肯屈服于我,如何耐得他过!”文天祥作为囚徒被押上场,但他面见博罗,绝不下跪,:“彼亦丞相,我亦丞相,虽然兴亡事殊,名位等耳。”博罗对文天祥如此傲慢态度,感到气怒:“天祥好无礼,你亡国之余,见我如何不跪?”然而得到的却是斩钉截铁地回答:“天祥生平读书,此膝未尝少屈!”在强敌面前,毫无奴颜媚骨,毫无怯弱表现,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博罗又命令众人,拽文天祥下跪。文天祥这个铮铮壮士还是挺立陈词:“天下事有废有兴,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今日天祥至此,有死而已。”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及其以身殉国的豪迈气概。文天祥决心以屈原为楷模,以身殉国,报效朝廷。他豪迈地唱道:“得失从来水上凫,平人事只求完玉”,“莫更泣穷途,算将来厉鬼犹堪作后图。斧钺曾何怖?但教青史不模糊。”正像他曾在《过零丁洋》诗中所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确,文天祥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比泰山还重。他的光辉业绩和民族气节,已经载入史册,千古流芳。

其二,义正词严,据理驳斥。博罗明知屈降徒劳无益,便用言语侮辱和奚落。博罗寻衅问道:“且道古时,曾有人将宗庙城郭土地付与别人,又逃去的么?”指责文天祥弃国出逃。文天祥当即回击,严正指出:“予除宰相,奉使军前,寻被拘执,不意贼臣献国,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老母在广耳。”这里对元军制造骗局,扣留朝廷使臣进行了暗暗指责,对奸佞卖国投敌,给予严厉痛斥。博罗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步步紧逼,还是想在言词和论理上将其折服。于是,又质问道:“汝弃德佑嗣君,而立二王,可谓忠乎? 自古帝王之立,皆有受命,汝立二王,是篡也!”企图把不忠和篡位的罪名强加在这位爱国英雄身上。显而易见,博罗纯属无理纠缠,故意刁难。文天祥对博罗的挑衅行为,毫不畏怯,皆逐一批驳。他正告博罗:“景炎为度宗长子,德佑之兄,不可谓不正; 登极于德佑去国之后,不可谓篡; 陈丞相以太后命,奉二王出宫,不可谓无所受命。”驳斥所谓弃国立王的责难,句句在理,头头是道,表明别立君,正是以社稷为重,这就使得博罗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其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博罗舌战一败再败,但仍不甘心,总欲在气势和言词上压倒已经成了楚囚的重臣。于是,故意反问一句:“汝立二王,竟成何功?”文天祥拥立宋度宗二子为王,目的正是在于力挽狂澜,保住赵宋江山。所以他说:“立君以存宗社,有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心。”这时博罗露出讥笑的目光,说:“既知其不可,又何必为,却不枉自劳心?”文天祥听到如此毫无义理的言词,怒火填胸,回敬对方的是一个有震摄力的比喻:“父母有疾,虽不可为,无不下药之理。今日天祥至此,有死而已,何必多言!”话音刚落,文天祥愤然甩袖而去,不愿再多费口舌。博罗意识到文天祥倔强不屈,“恐终不为我用”,也只有“且待奏过主上,再作区处”了。文天祥以他那无所畏惧的精神和威武不屈的气节,赢得了一场维护民族尊严斗争的胜利。

不难看出,这出戏成功地刻画了文天祥鲜明动人的爱国形象,他所表现出的忠贞不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这精神在历史上鼓舞了许多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的统一和独立英勇战斗,而今,它仍将激发着华夏炎黄子孙为国家奋斗不息的爱国热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