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剧曲鉴赏辞典·宋代剧曲·元代杂剧·关汉卿《刘夫人庆赏五侯宴》原文与翻译、赏析
【正宫·端正好】 风飕飕遍身麻,则我这笃簌簌连身战,冻钦钦手脚难拳。走的紧来到荒坡佃,觉我这可扑扑的心头战。
【滚绣球】我这里立不定虚气喘,无觔力手腕软,瘦身躯急难动转。恰来到井口傍边,雪打的我眼怎开,风吹的我身倒偃。冻碌碌自嗟自怨,也是咱前世前缘。冻的我拿不的绳索拳挛着手,立不定身躯耸定肩,苦痛难言。
(云) 我将这水桶摆在井边,放下这吊桶去。好冷天道也。(唱)
【倘秀才】 我这里立不定吁吁的气喘,我将这绳头儿呵的来觉软。一桶水提离井口边,寒惨惨手难拳,我可便应难动转。
《刘夫人庆赏五侯宴》 一剧,《录鬼簿》、《太和正音谱》 未著录。此剧存于明赵琦美脉望馆钞校内府本,题为元关汉卿作; 但有人以为作者并非关汉卿。故事出《新五代史·废帝传》,称李从珂本姓王,出身贫寒,被明宗收养,长大后常立战功。杂剧写王屠妻李氏,生子王阿三,夫死,到赵太公家当乳娘,被迫弃儿。遇李嗣源,把阿三带回,改名李从珂,并视为己子养大。从珂长大后,为一员猛将。一天,路过井台,见一妇人因掉水桶而欲自尽,便帮她捞起水桶。言谈中,发觉此妇之子正像是自己。回去后盘问刘夫人,还以死相挟,定要知真相。刘夫人无奈,只得以实情相告。李从珂迎回母亲。
这是杂剧第三折中的唱词。李氏原典身三年,到赵家做乳母。赵太公却将典身文书改为卖身文书,李氏乃一弱女,无处讨得公道,沦为奴仆,受尽欺凌。赵太公死后,其子赵脖揪仍对她百般虐待。一天,风雪交加,逼李氏到井台提水,这三支曲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唱的。【正宫端正好】 写李氏冻得手脚难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急步走到荒坡。【滚绣球】 写她登上井台,气喘吁吁,手脚无力。风刮得她东倒西歪,雪打得她睁不开眼,耸着肩立不定,更握不紧井绳。这样的描写,正为她掉水桶作铺垫。【倘秀才】 则写她喘吁吁地把水桶放到井中去打水。因为双手冻僵,握不紧井绳,一桶水提离井口,却猛一下连桶带水掉进井中。
这三支曲描写李氏出门,上井台打水,把水桶掉进井中的过程,写得生动细致,主要有三个特点。首先,动作性强,主要写风雪中李氏的手脚、身体在极度寒冷中战栗、僵硬、不胜风吹雪打而耸肩缩头,站立不稳的情况,为舞台表演留下很多空间。虽不能亲见,却可以想象演员边唱、边行、边舞的精采表演。其次,语言本色,纯是口语,很生动。作者体察入微,对于人在寒冷中的肢体反映、心理反映,把握得很恰切,既写出她身体的痛苦,又写出她受虐待的惊恐与无望。这为她掉了水桶就要自杀,铺叙了理由。这三曲中用了很多叠字状语,如: 风飕飕、笃簌簌、冻钦钦、扑扑、冻碌碌、吁吁、寒惨惨等。这些叠字,有的是拟声: 飕飕形容风声,扑扑形容心跳声,吁吁形容喘气声。有的则加强形容某种状态,姑且把它称为 “拟态” 词: 笃簌簌形容冷得战栗的样子,钦钦与碌碌是对“冻” 字的加强,惨惨形容“寒” 字。叠字的运用,使作品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些当时生动的口语,用在这里,使曲子生色不少。第三,这三曲节奏感强。叠字的运用,使节奏紧促,符合寒风中人体战栗的动作感。而曲中排句与偶句的应用,也加强了演唱的节奏感。排句:“风飕飕遍身麻,则我这笃钦钦连身战,冻钦钦手脚难拳”; 偶句: “雪打的我眼怎开,风吹的我身倒偃”; “冻的我拿不的绳索拳挛着手,立不定身躯耸定肩” 等,句意相似,语气连贯,似水波一波套一波,歌唱时必定很有韵律。一般说来,人们都认为关汉卿是本色派作家,但是,本色并不意味着不注重炼字锻句,就像这三曲,纯朴自然,却可见出作家的功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