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晞颜·渡江云》原文赏析
题郑天趣《三湘集》
渺寒云万里,孤舲载雪,逐雁渡三湘。倦游频选胜,抚剑延平,贳酒过滕王。清泉自酹,秋早合、贾傅祠荒。算都是、伤心吊古,和月贮吟囊。
难忘,云边梅屋,雨底荪房。料裁云缝雾,应自有、知心老妪,相与平章。澧兰沅芷曾亲撷,返醒魂、犹带《骚》香。看未足,渔歌又起《沧浪》。
郑天趣,名郑禧,天趣是其字,浙江温州人,曾经做过元朝浙江黄岩州的同知。《三湘集》今不传,可能是他漫游楚中各地所作的诗集。三湘是地名的泛称,旧说不一:有的记载认为是指湖南境内之江、湘、沅三水;有的说是指潇湘、资湘和沅湘;或又指湘江三支流潇湘、蒸湘和沅湘;根据《太平寰宇记》的记载,则应当是湘潭、湘乡、湘阴。在这里我们可以不必追究到底是哪三湘,把它理解作泛指洞庭湖、湘江一带楚中之地就可以了。郑禧曾写过一部《春梦录》的书,其中有他作的三首《木兰花慢》词,词中写道:“恃平生豪气,冲星斗,渺云烟。记楚水湘山,吴云越月,频入诗篇。”这几句话正是对他壮年漫游楚中的追忆,可以引作朱晞颜这首《渡江云》词题的注解。
词人初得郑禧的《三湘集》,于是展卷观玩,逐篇低吟,一幅幅诗人漫游行吟图在他眼前浮现。一起三句扣紧书名写来,隆冬岁月,楚天空阔,寒云万里。诗人郑禧追循着大雁南下的踪迹,在漫天飞雪的天气里孤舟来到了三湘一带。孤舲,是有窗户的小船,载雪即冒雪而行。三句交代出诗人漫游之季节、地点和大概的漫游路线,以笼统之笔,概括过漫游之事。三湘,于全词开篇即被提到,无异于是向读者们说明:为什么这部诗集叫《三湘集》,原来它是一部楚中纪游诗集。那么,诗人郑禧究竟漫游了哪些地方、他的纪游诸诗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这也正是词人读罢《三湘集》后所希望推荐、介绍的。从下文的叙述述来看,诗人的足迹似乎并不局限于楚地,他甚至还跨过了吴头楚尾,漫游到吴越各地,正如他在《木兰花慢》词中所说的那样:“楚水湘山,吴云越月,频入诗篇。”三湘楚地,不过是他游历最多、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罢了。“倦游频选胜”句,写诗人南下之原因。词人很巧妙地用了“倦游”一词,来与全词所写的“清游”比照。“倦游”指厌倦于到处追求功名,作仕途官场之游;倦于宦游才动了清游之兴,频繁地到处寻访名胜。此一笔轻轻一转,即自然而然引出无限话题。究竟选了哪些“胜”?上片具体介绍的是延平津、滕王阁和贾谊祠,下片则概括性地介绍所游楚中名景胜地。延平津,在今福建南平附近。《晋书·张华传》中记载,雷焕为丰城令,掘地得宝剑一对,一名龙泉,一名太阿。于是自佩其一,另一剑赠给了友人张华。张华被害之后,宝剑不知下落。后来雷焕之子持其父所佩剑过延平津,宝剑从腰间跃入水中。人们潜水寻找,发现水底卧着两条巨龙,光彩照水,波浪惊沸。贳酒,即赊酒,记帐沽酒。滕王,指滕王阁,因所用词牌字数限制和押韵,故略去了“阁”字。滕王阁在江西南昌附近,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都督洪州时修建,诗人王勃曾在此写过著名的骈文《滕王阁序》。贾傅祠,指西汉贾谊的祠。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兼文学家,因上书痛陈时弊,遭受排挤打击,汉文帝时被派往楚中做长沙王的太傅,故后世称为贾傅。贾谊被谗怀忧,郁郁终日,“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他在水边悼屈原,在寓第作《服鸟赋》自悼,三十余岁就死去。后人怀念他而为之立祠于长沙。词人选择了闽中、江西和长沙三个代表性的名胜为例,在地理上概括了诗人的东南游踪;而在历史事件的时间跨度上,三个典故分属汉朝、晋朝和唐朝,也概括了元代以前的漫漫历史长河。你看:诗人来到延平渡口,追想起当年宝剑变龙的往事,情不自禁就按紧了自己的佩剑。这里是否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抚剑心不平,晋代的混乱而黑暗的现实,与诗人所生活的元代现实,是否使诗人产生了某些联想和感慨?诗人宦游已倦,“伤心吊古”,同情贾谊的不幸,当确有一段不平,读者可以仔细咀嚼。歇拍三句“算都是、伤心吊古,和月贮吟囊”,词人似乎已经深深触摸到了诗人作品中跳动的心灵,《三湘集》的作者把大自然风月、名胜古迹与一段段历史、一片片深心一起融进了他的诗篇,采入了他的古锦诗囊!
下片,笔墨集中在楚中。三湘之地,原为古云梦大泽,山水迷离,到处生长着奇花异草。诗人游过梅花簇拥的古屋,那是在“云深不知处”的山间;访过荃荪芳草装点的山房,那又是一次雨中之游。梅屋、荪房皆虚指,不必坐实。一说,它们系实指宋人旧迹。南宋诗人许棐字忱父,自号梅屋,宋嘉熙年间隐居于秦溪,所居梅屋环室皆书,室中悬挂白居易、苏轼画像。荪房则是荪壁山房的简称,宋末名士金应桂字一之,号荪壁。戚辅之《佩楚轩客谈》载:“一之雅标度,能欧书,受知贾似道。晚居西湖南山中,筑荪壁山房,左弦右壶,中设图史古奇器,客至,抚摩谛玩,清谈纚纚不得休。每肩舆入城府,幅巾氅衣,望之若神仙然。”这两位古人都与隐居有关,通观下片,说此处梅屋、荪房系实指,也合乎情理。倒是过片“难忘”二字值得玩味:是诗人面对前朝遗迹,难忘宋亡之恨?还是词人读罢《三湘集》,精彩深沉的吊古咏怀之作给他留下了难忘印象?“裁云缝雾”,喻诗人描绘吟咏自然风月。平章,品评筹画的意思。老妪:老年妇女。这里似借用白居易做诗老妪能解的旧事。词人惊叹诗人有裁云缝雾的妙手,既构思奇特,词藻精美,又流畅通俗,易于索解,一定是有超常的读者——“知心老妪”指点品评助他成诗。这里故意以猜测的口吻,赞美诗人文笔之妙。“澧兰沅芷曾亲撷,返醒魂、犹带《骚》香。”澧水、沅水都在楚中,泛指屈原奔走行吟和流放之地。屈原曾经用兰草和芷草装扮自己:“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扈”是披挂,“纫”是联缀的意思。又据《香谱》的记述,传说有一种返魂香,焚香时烟轻直上,可以在烟雾中见到死人显灵。这两句词是说,诗人来游屈原行吟的故地,采撷当年屈原曾经采撷过的香草,那芬芳的气息似乎能够唤回屈原的灵魂,令人想见一千多年前屈原高歌《离骚》的风采。诗人驻足水边,凝视把玩芳草,神游心醉。远处渔舟上传来古老的《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结尾这一笔极富于暗示,似乎可以有多种理解:可以说是诗人(或者词人)因吊古而惹起无限兴衰盛亡之感,沧桑巨变,归于渔樵闲话;可以说是诗人(或者词人)通过寻访古迹,再演了战国以来汉、晋、唐、宋各朝各代历史,终于经受不住归隐的诱惑,企盼泛舟而去,做一个逍遥自由的逸民;也可以说篇终歌起,传达了一种难以言传的复杂感情,其中可能包括对现实的态度、对自我人格的审视、对元王朝的看法等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词人留给读者的竟是这样一个意味无穷的袅袅余音!这首词的写法,有些象我们今天所习见的电影广告和小说情节介绍,拈出几个精彩片断,以期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读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