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玉楼春》原文赏析
未开常探花开未。又恐开时风雨至。花开风雨不相妨,说甚不来花下醉。
百年枉作千年计。今日不知明日事。春风欲劝座中人,一片落红当眼坠。
刘因这首词作于何年,不能确考,大约是他辞官归隐后之作。这首词颇有哲理意味。上片用辛弃疾词意而加以变化。辛弃疾《蝶恋花 》 词云: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辛词是慨叹人世间好事多磨,理想难以实现,暗寓其忧国伤时之怀。刘因这首词开头两句用辛词之意,说常探花信,希望花开,但又恐风雨相妨。以下两句忽然一转说,即便有风雨,也不会妨害花开,'花既然开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来“花下醉”呢?表现出一种更为旷达的襟怀。下片更进一步说明,人生短促,世事无常,何必多所忧虑 (“百年枉作千年计”句,运化乐府古辞《西门行》“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句意) ,春风吹坠落红,劝人饮酒,我们惟有及时行乐而已。
刘因词中为什么表现出这种思想呢?这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的。刘因是理学家,理学家是要出来作官从政以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的,宋代的程颢、程颐、朱熹都是如此。但是刘因是元朝人,他生于蒙古海迷失皇后称制元年,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49—1293)。在蒙古贵族统治之下,他不愿意与他们合作,所以元世祖征召他为右赞善大夫,未几,以母疾辞归,后来又征召他为集贤殿学士,固辞不就,隐居终身。他这首词就是用幽隐曲折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他以旷达玩世的态度和对当时蒙古统治者的抗拒。
清陈廷焯认为,在两宋词中,缺少一种象陶渊明诗那种“淡而弥永,朴而愈厚”,而“自有一片热肠,缠绵往复”的意境(《白雨斋词话》卷八) 。这段话是很有见地的。但是元朝刘因的词却填补了这一空白。刘因的词,大抵是冲夷旷达,而又蕴含深意。况周颐在其所著《蕙风词话》卷三中称赞刘因的词,“寓骚雅于冲夷,足秾郁于平淡,读之如饮醇醪,如鉴古锦,涵泳而玩索之,于性灵怀抱,胥有裨益。”这一段话很能说出刘因词的特长。还有,宋代理学家轻视作诗,认为是“玩物丧志” 。不过,理学家中也偶有作诗很好的,如朱熹,至于善填词者,则未见其人。刘因以理学家而工于填词,这也是值得特书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