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迈陂塘》原文赏析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曲以乐府《双渠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 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叙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中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由题序可知,词为一对殉情小儿女所作,通篇激情充盈,哀切感人。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开篇破空二问,笔势奇警,且问中有比,运思倩巧。一问 “莲根、有丝多少”?莲根为藕,藕断丝连,缠绵无已。因小儿女殉情于荷塘,故词以莲藕起兴。若问若叹,以问作比,慨叹他们虽情事不偕而情思(丝)无限。二问“莲心知为谁苦”?莲子玲珑洁白,莲心苦涩难食。亦问亦叹,对殉情者之不幸深表同情。“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两句,依然比兴手法,点明本事。一双民家小儿女,为了自由和爱情,不惜以生命作最后的抗争。物华感人情,池莲均并蒂。并蒂荷花相向而开,犹如恋人脉脉含情相对而立,是花又似人,人花交映,花人合一。这种生生死死的恋情感天动地,词人情不自禁,愤然一呼: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上天都已认可此种生死之恋,何以人间反不容他们白头偕老?何以让一对年轻美丽的生命消陨在这荷花池塘?“鸳鸯浦”非实指湖南慈利县浦名,此处泛指湖泊而语带双关。“夕阳无语”四句,似写景似议论又似抒情,一石三鸟,意蕴深长。夕照藕池,暮烟渐生,亭亭荷花,袅袅随风,似怨似诉,悄悄诉说那哀艳悲惨之事。“谢客”,谢灵运小字客儿,人称谢客,晋名士。他常有怀才不遇之愤,遂肆意烟霞。“湘妃”指娥皇、女英,舜之二妃。舜野死苍梧,二妃闻讯痛哭,自投湘水而死。词人认为,与殉情小儿女相比,谢客遁迹烟波、湘妃自投江上均不堪称断肠之痛。
下片“香奁梦”五句承上片议论,顺势而下。“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呼应题序所引《香奁集·序》中语。在词人心目中,爱情圣洁神奇,乃仙界灵芝神露滋育的至情香果,美丽而芬芳。“中间俯仰今古”,推广视野,关注古今一切钟情痴情之人事。“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两句,接转本事。这对爱侣,生不能共相厮守,死后终于永不分离。他们的情缘天老地荒,与山河同寿;他们的遗恨永存世间,黄土难掩。五句议论,势若湍流,由远及近,不可遏制的情绪激流中,回旋着词人的同情、钦敬与赞美。
“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三句,思绪承“俯仰今古”而来。《搜神记》载,韩凭妻何氏美貌,康王夺之。韩凭自杀; 何氏坚拒不从,投台自尽。里人感其坚贞,相邻筑二冢。不久二冢各生大树一株,树上各栖一只鸳鸯,交头悲鸣,音声感人。时人称二树为“相思树”。这是古往今来忠于爱情的又一动人传说。送古迎今,岁月流淌,惊觉眼前西风骤起,玉荷将残。“误”者,耽误。并蒂花开正好,恨西风无情,吹断团圆梦,好事又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四句似写景似抒情,半是哀怨半是喟叹,托出词人一片珍惜呵护之心。“兰舟”,木兰之舟,美言小船。“红衣”,指荷花瓣。唐代赵嘏《长安秋夕诗》云:“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姜夔咏荷词《惜红衣》有“红衣半狼藉”句。西风已至,红莲将残; 兰舟留恋者,“怕载酒重来”时,无复再见莲荷盛开美景矣。“红衣半落”两句,落实“无端又被西风误”。几度秋风几度秋雨,红莲渐残,花瓣狼藉,虽系想象之景,亦示具实景之妙。词以景结,色调秾艳凄婉,情思袅袅,不绝如缕。
这首咏并蒂莲词是词人咏情名作,可与同调咏雁邱词并读。张炎《词论》曾评曰: “双莲、雁邱,妙在摹写情态,立意高远”,一言中的。漫长封建社会中,严酷礼教扼杀了无数真纯美丽的爱情之花,但抗争从未间歇。民间传说中的孟姜女哭倒长城; 焦仲卿、刘兰芝化作孔雀东南飞;韩凭夫妇墓生相思树; 梁山伯、祝英台双双化蝶等等,神话般的幻想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主爱情的强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意志。此篇中殉情的小儿女化作一池并蒂莲花的传说同样如此,它美丽凄婉,凝聚着人们的哀悼和祝愿。词人咏情而不局限于一己之私情,而从古今至情的高度着笔,可谓立意深远。此词有感而发,倾注了词人的满腔深情,读来令人低徊欲绝。且俯仰古今,抒情中带议论,议论中含真情,亦复发人深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