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诗《出塞》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王昌龄诗《出塞》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汉以来,边关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战的士兵,认为边防上的要害问题是将领无用,不能抵御来犯的敌人,因此写下此诗以昔讽今,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诗的首句写景物,为千古名句,受到历代学士的激赏。前人诠释此句说:“以月属秦,以关属汉者,非月始于秦,关起于汉也,意谓月之临关秦汉一辙,征人之出俱无还期,故交互其文而为可解不可解之语。读者以意逆志,自当了然,非唐诗终无解也。”(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十六)此句互文见义,含蕴丰富深远。在时空的大背景上诗人挥洒如椽巨笔,将秦汉以来的千年历史与当时明月笼罩下的万里边关巧妙地融合起来。从历史上看,秦汉时起便筑城备胡,在千年漫长的岁月中,边关内外一直与胡人征战不断,如今与戍边战士日夜相伴的秦月汉关自然便成为历史的见证“人”。次句写怨情。诗的主人公——久戍边关的战士,目睹眼前的景物“明月”、城“关”,怎能不触发起乡关之思! 怎能不想起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整个民族的悲剧命运! 万里长征没有归期,古代秦汉已经如此,今天唐代依然如此。最后两句,以侧面烘染的笔法点出诗篇的主题: 假如李广将军今天还活着的话,就决不会让胡马度过阴山,边境安定,征人也就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了。这里用“但使”、“不教”的假设句对古代英雄人物飞将军李广充满无限景仰之情,对现今将领的讽刺含意不言自明。

全诗悲壮浑成,婉而多讽,因之明代诗人李攀龙称赞这首诗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