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李清照词《醉花阴》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词·李清照词《醉花阴》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词诸家版本分别题作《重阳》或者《重九》、《九日》等,词题与词意相吻合,这是一首抒写伉俪暌违兼写悲秋的佳作。传为元伊世珍所撰《琅嬛记》云:“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王学初说:“赵明诚喜金石刻,平生专力于此,不以词章名。《琅嬛记》所引《外传》,不知何书,殆出自捏造。所云‘明诚欲胜之’,必非事实。”(《李清照集校注》)看来这推断自有道理。但问题不在于此记载出自何人之手,或是否属实,而在于它生动地说明记载者对于此词的倾倒和对赵明诚、李清照真挚爱情的由衷赞美。这种倾倒和赞美正是后人鉴赏此词的一种有趣的参考。

笔者在编纂《李清照年表》时,将这首词系于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秋,这时作者20岁,适赵明诚只有两年左右。这一年,其父李格非被列为元祐奸党,诏黜免,编管元祐党人并禁止其子弟居京,作者不得不与良偶作别,随其父被遣归济南府属的明水故里。《醉花阴》即写于同一年的重阳节。

九九重阳,本是登高赋诗或饮酒赏菊的佳节,这一年的重九,云雾密布,主人公整日价愁绪绵绵。眼看瑞脑香在兽形的香炉中快要烧尽,此情此景何等凄清冷寂。由于独宿孤眠,玉枕、纱帐等卧具凉意逼人,她半夜醒来,那是一种什么滋味! 这是上片的大意。

下片说东篱边的菊花盛开,在那里把盏浮白,衣袖上都沾满了菊香。可惜啊,赏心、乐事、良辰、美景四者难并,西风吹卷帷帘,即使凌风傲霜的黄花最终也要枯萎;处在青春年华的作者,纵然具有黄花般玲珑幽雅的姿质,也难以抵当离愁的长期折磨,必将像衰败的黄花那样,变得憔悴不堪,想到这里,就像丢了魂一般,使人感到难以经受。

这首词写得极为深情、极为动人,不仅其艺术品位甚高,更值得一提的是其难能可贵的思想价值。它表现了作者敢于冲破与她思想性格相抵牾的窒息人欲、压抑生机的虚伪的封建礼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闺范的羁绊中,她敢于显露自己的才华,用形象的语言深切地宣泄自己整日想念丈夫的离愁。她把对丈夫的真挚情爱、急切的思念,毫无顾虑地抒发出来,这是相当大胆的。起句“薄雾浓云愁永昼”,即如此。这种艺术勇气更可以从“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类描写伉俪之情的用语上透露出来。李清照的这类作品曾受到封建卫道者的恣意诋毁,和她同时代的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二中说:“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其风至闺房妇女,夸张笔墨,无所羞畏。”晁公武还说她“无检操”(见于《郡斋读书志自序》)。这些话超出了对作品的评论,是十足的人身攻击。

最后再想讲一下这首词在版本上的一个问题,即结。今本多作“人比黄花瘦”,其中的“比”字,在《乐府雅词》等宋人辑本中作“似”字。笔者认为这是一处重要异文,不能不斟酌去取。因为用“比”字,是说人比黄花瘦,这虽然在程度上更进一步,但在审美判断中则意味着“人”和“黄花”是隔膜的。细绎词意,作者是把“黄花”作为自身的象征,即以“黄花”的玲珑幽雅形容人的姿质、以它凌风傲霜的品格象征人的节操、以它的命运暗示人的苦境。因此,用“似”字是说离愁之于人犹如风霜对黄花的侵袭,别离给主人公带来的体损神伤,就像黄花将在秋风中枯萎一样。这样一来,作品所要表达的悲秋和离愁的意旨,便浑然划一,不露痕迹。因此,笔者以为“人似黄花瘦”,不仅更有新意,不落窠臼,还更有深意,更耐人寻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