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松林《夜泊水村》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霍松林

腰间羽箭久凋零, 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 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 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 卧闻新雁落寒汀。

陆游

淳熙八年(1181),陆游奉调提举淮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因臣僚以“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论罢,闲居山阴老家。第二年,除朝奉大夫、主管成都府玉局观。宋朝制度,指明“主管”或“提点”某宫、某观,只是给一个领取乾俸的空名,根本不须到那里去干什么实事。这首诗,即作于此年山阴赋闲之时。

题为“晚泊水村”,按照触景生情的规律,通常的写法应该是先从眼前景落墨。诗人摆落凡近,别出心裁,将眼前景留在结尾,却用以借景抒情。从实质上说,通篇八句,都用来直抒胸臆,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扩展了倾泻情感波涛的空间。

通篇抒情,容易流于抽象化。诗人的高明之处,正在于通篇抒情,却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前四句的形象性来自借古事以抒今情。且看首联:杜甫用“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再现凌烟阁上功臣们的画像(见《丹青引》);东汉车骑将军窦宪率部击败北匈奴的侵略军,登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令班固作铭,刻石纪功而还(见《后汉书·窦宪传》)。其人其事,都是诗人所向往的,故首联即取材于此而自铸伟词。自顾腰间,羽箭犹在,表明始终渴望驰驱沙场,收复失地;然而羽箭久已凋零,却依然投闲置散,,何时才能象窦宪与凌烟猛将那样大显身手,为国立功?两句诗,历史与现实交错,遭遇与愿望对立,从而激发读者的无穷想像,而诗人流落江湖的身影与壮志难酬的心态,也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闪现,如闻“太息”之声。多情的读者、也会为之“太息”的。如果是意志薄弱的碌碌之辈,继一声“太息”,必将进而大发牢骚,倾泻绝望情绪。作为杰出爱国诗人的陆游,却不如此。且看次联:

次联以“老子”与“诸君”对举,用了两个典故。《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塞三千馀里,大破匈奴,天子用“绝大漠,……执卤获丑”等语赞扬他的赫赫战功。诗人从这里吸取“绝大漠”三字,隐然以霍去病自比。但霍去病横度大漠之时,正年富力强,而诗人此时已五十八岁,故自称“老子”,又于“绝大漠”之前加“犹堪”二字,表明自己虽然年老,仍然能够长驱直入,杀敌致胜。这句诗,以“绝大漠”表现抗金雄心,用典贴切。用“犹堪”作状语,更蕴含深广,耐人寻味。诗人少壮之年,“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已自许“塞上长城”;如果得到重用,早可以追踪卫霍。可是直到老年,还夜泊水村,一筹莫展!用“犹堪”二字,其岁月蹉跎的悲慨已见言外。然而作为“绝大漠”的状语,这种言外之意反而强化了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真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其爱国激情、献身豪气,令人感发兴起。如果当权“诸君”都像他这样,那么南宋的偏安局面,不就可以彻底改变了吗?然而“诸君”的表现,却与此形成强烈的对照。大家都很清楚:当时南宋政府奉行投降政策,对金称臣、纳贡、割地以求苟安。诗人在这里不愿正面提出这一类事情痛加斥责,而是微婉地用了一个典故:晋室南渡,过江诸人常在新亭饮宴,周侯叹息说:“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大家都相视流泪。王导批评道:“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见《世说新语·言语》)诗人将这个典故锤炼成精采的诗句,与上句合成有机联系的一联:我年近花甲,倘有用武之地,还能像霍去病那样横度大漠;诸君大权在握,又何至于束手无策,像南渡诸人那样对泣新亭呢?“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之意,已溢于言表。

三联上句“一身报国有万死”,紧承次联,进一步表明决心:誓雪国耻。万死不辞。然而问题的关键仍在于“报国欲死无战场”,因而以“双鬓向人无再青”转向尾联。韶华易逝,时不我与,再蹉跎下去,双鬓飞雪,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这里当然有自惜自叹的成分,但更重要的则是向当权者提出希望和警告。

尾联点题。“江湖泊船处”,紧扣题目中的“泊水村”。最后一亿则通过自我情态和客观景物的生动描绘托出题目中的“夜”字。白天当然也可以“卧”,但如果是白天,则“新雁落寒汀”自然明白可见,不必用那个“闻”字。“卧闻新雁落寒汀”,首先展现的是诗人夜卧船舱、侧耳静听的神态。既用“闻”字,则只能闻其声,不能见其形。他听见雁声自远而近,由高向低,最后来自“寒汀”,便通过“通感”作用,在想象中浮现“新雁落寒汀”的动景。“汀”不会感到“寒”,说它“寒”,乃是诗人触觉的外射。“寒”与“新雁”相联系,再结合山阴的气候特点,便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听觉和触觉。多么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江南水村最富特征性的冬夜景色。

尾联写出了“夜泊水村”的荒寒情景,但用“记取”领起,便非单纯写景,,而是由三联下句转出,慨叹时光的不断流逝。“新雁落寒汀”、这一年不又进入秋末冬初季节了吗?时不再来的忧伤,请缨无路的焦灼,北定中原的渴望,都随雁唳的声声入耳而激荡跃动,化为汹涌澎湃的情感波涛。这首爱国诗歌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正来自这种情感波涛的奔腾流注。国仇末报,壮士空老!千载之下,每一位有爱国心的读者都不能不为作者的遭遇感到痛惜,一酒同情之泪。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