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鉴赏《马小进·过基隆有感》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代雄风今已矣,江山如昨主人非。①
伤心怕听渔樵语,指点山前赤日旗。②
【注释】 ①今已矣: 如今已经停歇了。②渔樵: 指渔人樵夫。赤日旗: 日本国旗。
【鉴赏】 十九世纪末年,世界帝国主义国家竞相争夺殖民地。日本急起直追,极力向外扩张。1894年7月25日,日军对我国自朝返航的 “致远”“广己”两舰发动突然袭击,正式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不到一年,北洋海军覆灭,清军在山海关外全线崩溃,日寇疯狂入侵,直逼京津。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除赔偿,增开通商口岸,允许驻军威海卫外,还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侵略者。消息传出,全国哗然。拒和废约,迁都再战之声震动京城。台湾人民听到割台凶讯,“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各阶层人民联合发布檄文,表达了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坚强决心。然而,清政府不顾举国抗议,命令台湾巡抚率员 “内渡”,撤出台湾。日军则于5月底兵分两路,从三貂角、基隆强行登陆。在极端不利的形势下,不甘当亡国奴的台湾人民纷纷组织义民军,痛击日寇,浴血奋战。不畏强暴的台湾军民经过五个多月的激烈战斗,打死打伤日军三万二千多人。在反侵略斗争中,台湾无数英雄儿女为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前仆后继,洒尽了满腔热血。1895年11月,日本侵略者残忍地扑灭了反抗烈火之后,宣布台湾“平定”。
这首诗是马小进在日军攻占宝岛十五年后的1910年路过台湾,亲眼目睹了日本统治下的基隆,冷眸热肠,忧恨难平,“穷于时,迫于境,旁薄曲折”,情萌气动而愤笔写下的。全诗通过对心理感受的描写,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深沉感喟,揭出了台胞遭受的异族蹂躏之苦,吐露了对台湾人民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对当年抗日斗争的追忆和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
起首两句是说: 物换星移,岁月流逝,悲壮激烈的壁垒抗战早已停歇,当年浴血奋战的英烈先驱也已长眠地下; 江风浩浩,河山如故,然而占有它的主人却不再是台湾人民了。这里,一个满怀忧愤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便由远及近、由淡而显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他远目往昔,轻抚身事: 痛创日军的胜利使他激动不已,挥刀杀敌的雄姿使他神往倾倒; 然而国耻乡仇又使他义愤填膺,台湾人民眼下的牛马生活更使他悲怆难抑。无数的生活画面从他脑际掠过……。三、四句“伤心怕听渔樵语,指点山前赤日旗”。“渔樵语”、“指点山前赤日旗” 十字,可以点化出 “渔樵悲愤语”、“指点赤日旗” 的意象。我们仿佛看见诗人经过基隆,路遇渔樵聆听风物的情景。其中的 “伤心” 二字,是全诗之眼。它既是前两句感情流露的必然概括,又揭出了后两句情景描述的思想意蕴。
作诗须有抑扬,讲缓急,避平板。本诗头两句抒情,后两句造像,中间“伤心”作顿,顿挫处含有对前文作结又转入他境的意味,这正是“顿挫中别饶蕴借” 的妙处。
文章作者:韩子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