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英志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首句开篇就为全诗定下了低沉压抑的感情基调。春天本是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的季节。经过严寒的冬季,春天带给人的是温馨的希望。但是在一年前的春天,清政府因甲午之战失败而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马关条约》,从此为春天留下了民族耻辱的阴影。当春天再次降临时,“春愁”也再次笼罩在诗人的心头。这种具有亡国之恨的春愁之所以无物可以抵消,是因为产生春愁的根源没有消除。此“春愁”是一种极度悲愤的感情,它如同熔岩在诗人胸膛中奔涌,长达一年之久,非象火山爆发一样宣泄出来不可。所以第二句说“合向苍冥一哭休”。“合”,应该,“苍冥”,青天,“休”,罢休、了事。这句是说应该仰望苍天大哭一场,才能减轻心中的悲痛。“向苍冥一哭”的细节,把诗人那种悲愤满腔却无处倾诉,只能对天悲号的心态与表情,表现得真切生动而催人泪下。
如果说,前两句是从个人角度抒写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痛苦心情;那么,后两句诗意又扩展、升华,进而从整个民族的角度来表现那无物可抵的“春愁”。于是想象“四万万人齐下泪”。“四万万人”是当时中国人口总数,而“齐下泪”又是何等悲壮的情景!那悲泪该是如倾盆大雨一样,猛烈地涤荡着神州大地的耻辱,发泄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悲愤。读到第三句,人们不禁要问:诗人为何觉得“春愁”无物可抵消,为何又要“向苍冥一哭”,“四万万人”为何要“齐下泪”呢?因为前三句诗人只是作描叙,也就留下了三个悬念,而答案全在第四句:“天涯何处是神州?”意思是说走遍天涯,哪里还见得到完整的中国呢?当然,这个答案不是和盘托出,而是以反问的句式启发性地点了一下,显得既慷慨激烈,又含蓄蕴藉,发人深思。它的真正含义是神州陆沉、山河破碎,中国人民再也不能忍受了!因此诗的尾句是向全国同胞敲响警钟,提醒人们不要忘了国耻;更暗含应该变法维新,挽救民族危亡的深刻含义。正如作者在《兴算学议》中所说:“中国不变法以期振作,使外洋入而代为变之,则养生送死之权一操之外人,可使四百兆黄种之民胥为白种之奴役”矣!诗人变法图存的急迫心情与爱国热忱全含在“天涯何处是神州”的反诘之中。这首诗与丘逢甲的《春愁》可称为姊妹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