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丘逢甲·春愁》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爱国诗词鉴赏《丘逢甲·春愁》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注释】 ①潸 (shan):泪流满面的样子。

【鉴赏】 这首七言绝句写于1896年5月5日。按夏历计算,这一天正是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后一周年。对一个乡土情深的爱国知识分子来说,这一天实在是一个痛苦的日子,屈辱的日子,悲愤的日子。这首诗不是一般的排遣春愁之作,它直抒胸臆地宣泄了诗人耻于国土被割的愤慨,苦于家乡沦陷的哀痛。

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抒写真挚沉痛的感情。抓住时光流逝、季节更替中的某种富有特征性的细节,从而唤起鲜明强烈的今昔对比,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一。我们读欧阳修的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感到这一点,读崔护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也感到这一点。这些都是明显地着眼于岁月的更迭来构思起兴的。至于比较含蓄婉曲地描写物换星移、景是人非,表现历史沧桑变化的,那就更多了。《春愁》正是沿用了这样的表现手法,然而它表现的思想感情比之个人的悲欢离合要广阔得多,重要得多。

为什么春愁难遣而云山远眺呢?原来翻开日历一看,这是一个触目惊心、令人潸然泪下的日子。台湾是人的故乡,是哺育他成长的地方。他的祖辈和母亲都葬在台中,那里有他熟悉的山川景物,有同他休戚相关的父老乡亲,有同他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他的眷恋和遐想呢?去年春天的今日,日本帝国主义从祖国母亲的身上割去了台湾,使当时台湾的四百万同胞沦为亡国奴。现在,第二年的春天又到来了,四百万同胞还在日寇的铁蹄下同声痛哭呵!作为一个曾经坚决抗击过日本侵略的台湾籍爱国诗人,面对着这样一个割土丧权、摧肝断肠的国耻国难之日,该有多少难忘的往事在他心头翻滚,该有多少国家仇民族恨在他的笔尖奔腾! 要说 “愁” 的深重,他真可谓 “忧端如山来”,“落红万点愁如海” 了。但这是一种怀乡忧国之愁,与一般文人笔下那些闺怨闲愁、秋怨春愁比较起来,却是高低有别,大异其趣的。

文章作者:陈淑宽,艾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