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宋)李清照

点绛唇·寂寞深闺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虽为双调令词,通首才四十一字;较诸一首五言近体诗,仅仅多一个字。词家要在这短短的篇幅中,经营构筑成辞情俱佳、景意精妙的篇什,是要费一番苦心的。张炎在《词源》中说:“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宜留意,又有余不尽之意始佳。”移张氏此语来评易安此词,直如天造地设,再恰当不过。此词全用白描手法,无一句一字闲笔墨。起句“寂寞深闺”四个字,把人物所处的环境、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心理状态,全都具体地描绘了出来。同时又为下句“柔肠一寸愁千缕”奠定了基础。罗大经云:“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赵嘏云:‘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闲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少游云:‘落红万点愁如海。’是也。”不论是用山来喻愁,还是用水来喻愁,都是把不可捉摸的愁绪具体化、形象化。因此,不论诗人作如何大胆的想象与夸张,喻辞和喻体都有一个具体的量。李氏此句,另辟蹊径。“柔肠一寸愁千缕”,全然白描,不作任何比喻,淡淡的笑墨,加一点不露斧凿痕迹的夸张。因为寂寞,因为思念,已经使柔肠寸断,而在这每一寸柔肠之中,却包裹着千缕愁绪;不!须知这里的“千”字是个虚数,所以每一寸柔肠之中,包裹着千万缕乃至难以数计的愁绪。淡淡的笑墨中蕴涵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任何一位读者读至此句,一定会为之击节惊叹的。刘体仁对于此类警句给予读者的感受,有一个比喻说:“如冷水浇背,陡然一惊。”又说:“陡然一惊,正是词中妙境。”(见《七颂堂词绎》)李氏《点绛唇》中的这一警句,便创造了这种“陡然一惊”的妙境。

上阕结处,融情入景;把难以计量的愁绪融入了眼前的暮春景色。“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上句叠用了两个“春”字。李清照是运用叠字的高手。这里叠用的两个“春”字,不同于一般叠字。上一个“春”字是惜字的宾语,下一个春字是“去”字的主语。一个用在前面小分句的句尾,一个用在后面小分句的句首,这种特殊的叠字形式又称为“顶针续麻”。它具有特殊的声律效应,使读者读至此处时,会明显地感觉到诗的节奏忽地紧了起来。接着下句“几点催花雨”又安排了一个上声字的韵脚,把紧了的节奏又延宕开去。这样一提一顿,用不着说什么“绿肥红瘦”,用不着说什么“红稀香少”,这淡淡的白描,加上提顿的节奏,便悄悄地把读者引入惆怅和幽怨的氛围中去了。

过阕处继承上阕的愁绪,所以说:“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但是,移步换形,同是写愁,上阕是静态的白描,这里却改作动态的描绘。同时由“倚遍阑干”所暗示的登高临远,又生发出结尾处的一问一答。点明了千缕幽怨都系于“望断归来路”上的那个羁旅之人。这“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既融合了秦观的“天粘衰草”的意境,又化用了李煜“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的意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也有似李煜那首词中“更行更远还生”的春草,余韵悠悠,有有余不尽之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