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类·意激烈,语温婉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风格类·意激烈,语温婉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 梦窗 《金缕曲》(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云:“华表月明归夜鹤,问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后叠云:“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忆此恨,寄残醉”。感慨身世,激烈语,偏说得温婉,境地最高。若文及翁之 “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不免有张眉怒目之态。(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卷二)

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涣之言,四海之公言也。(尹涣 《梦窗词序》)

【词例】

金 缕 曲

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吴文英

乔木生云气,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旋小筑,吴宫闲地。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此心与、东君同意,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怀此恨,寄残醉。

【解析】 词尚清空,但清空中要含沉厚; 词尚妥溜,但妥溜中要有奇创; 词应写淡语,但淡语要蕴深意; 词应写壮语,但壮语要饶韵味; 词应写秀语,但秀语要藏骨气。只有这样对立的统一,才能发挥词的深刻表现性质。而这深刻的表现性质是与作为审美主体的作者的生活体验、感情相对应的。为此、刘熙载指出:“词莫要于有关系,张元幹、仲宗因胡邦衡谪新州,作 《贺新郎》 送之,坐是除名,然身虽黜而义不可没也。张孝祥安国于建康留守席上赋 《六州歌头》,致感重臣罢席。然则词之兴观群怨,岂下于诗哉!”(《艺概·词曲概》)为此、陈廷焯乃盛推梦窗 《金缕曲》: “感慨身世,激烈偏说得温婉,境地最高。”(《白雨斋词话》 卷二)《金缕曲》 的境地高处、在于运意深远。写游沧浪亭,旨在凭吊韩世忠; 借赏梅而发,处处感及时事。在梦窗词中别成一体。杨铁夫在 《笺释》 中说:“梦窗词专写怀抱,少及时事,即事寄慨者止此。他词缠绵悱恻,此词独慷慨悲歌,一洗本来面目。”

《金缕曲》 的上阕、从沧浪亭的景物写起。借景吊古,抒发缅怀抗金英雄韩世忠的慷慨之情。以生云气的参天乔木喻韩世忠为南宋王朝世臣的高大形象。其深意则在暗引“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孟子·梁惠王下》)用“访中兴”引出作者缅怀“英雄陈迹”,从而“暗追前事”。韩世忠于建炎四年 (1130)率军击败金人与刘豫的合兵入侵,“论者以此举为中兴武功第一。”(《宋史·韩世忠传》)此词写于嘉熙二年 (1238) 正月 (夏承焘 《吴梦窗系年》),距韩世忠抗金获胜已有一百零八年。朝政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主张抗金者被黜,指斥弊政者遭贬。于是国势日蹙,民生涂炭。作者“暗追前事”,写出无可诉告的苦闷与激愤。在凭吊中、寄慨万端,抒发出激烈之情。“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用一悭字,反用周瑜借东风之便,大破曹操军队于赤壁的故事。慨叹黄天荡之战,恨未能象赤壁之战那样彻底消灭金军。建炎三年(1129)、金兀术以十万之众渡江,韩世忠仅率八千之师,与“二酋相持黄天荡者四十八日”,金兀术计穷,不得已凿新河遁走。(见《宋史·韩世忠传》)然而一代民族英雄、爱国名将,却被国贼秦桧褫夺了兵权,投闲置散,以至引退。只能口不言兵,“旋小筑、吴宫闲地”,纵酒西湖以自娱,度无可奈何的生活。作者在缅怀中想象韩世忠的英灵犹在,报国之志常存,当月明之夜,应如丁令威化鹤归来。《搜神记》载:“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始归,城郭如故今始非。’”借此典故慨叹中兴局势已去,物是人非。如果花竹有知,也会象枝头露那样洒下清泪吧。在温婉语中富有激烈的感怀。

下阕,开始紧扣“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题意,从游春赏梅着笔,即事伤今。遨头指知州出游。《成都记》载:“太守出游,士女则于木床观之,谓之遨床,故太守为遨头”。在此词则指吴潜。先写作者从吴潜一行,成为小簇游春队伍,到清静角落寻幽问梅。然后转写作者与吴潜的唱和。“重唱梅边度曲”,指此词与吴潜所写《贺新郎》(沧浪亭和吴梦窗韵)一词。“摧发冻蕊”,意为作者度曲乃受吴潜的感发,如冻蕊之被摧发。这与下句中的“东君”、在意义上亦相衔接。因此,随之写出“此心与东君同意。”“东君”、意在双关,隐指吴潜,明指春神,以照应“冻蕊”。作者放眼现实,看到“后不如今,今非昔”,国势如江河日下的情况,对朝廷的群小噂沓,只能将愤恨之情藏在内心。吴潜曾几次上书,直言敢谏,但终遭劾落。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只能“两无言,相对清江水”,在沉没中表达激烈情怀了。为此,最后写出惟有借酒浇愁,寄情于残醉中以消除心中的积愤。

此词写景抒情,在温婉语中能将作者在创作的心理结构里所蕴藏的山河残破的现实与拯救国家的理想这一激烈的冲突含蓄地揭示出来。使读者在玩味中领会到慷慨激烈之情。叶燮指出这一道理:“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人之言之; 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原诗》)慷慨激烈的抗金主张,在当时已成为不可言或难言之理,不可述或难述之事。而梦窗在 《金缕曲》 中,能以温婉语写出,使读者默会于意象之表,使理与事灿然于读者之前,这是此词“境地最高”处,也是审美价值所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