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类·绝不道破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 “可惜”二句,触景伤怀,绝不道破,所谓“词之所以然”也。(高亮功《芸香草堂评山中白云词》卷一)
【词例】
扫 花 游
张 炎
台城春饮,醉余偶赋,不知词之所以然也。嫩寒禁暖,正草色侵衣,野光如洗。去城数里,绕长堤是柳,钓船深舣。小立斜阳,试数花风第几。问春意,待留取断红,心事难寄。芳讯成撚指,甚远客他乡,老怀如此! 醉余梦里,尚分明认得,旧时罗绮。可惜空帘,误却归来燕子。胜游地,想依然、断桥流水。
【解析】词为作者客居台城(今江苏南京市),踏青郊游、醉后所作。时间当在北游南归之后。起三句分点天气、时令、景色: 寒气正在消退,已无力阻挡悄悄逼来的暖意,青青芳草映照着游人的衣裙,郊外春光融融,好一派早春景象“嫩”字传早春神韵,“侵”字状早春形色,炼字炼意极佳。后三句正面写游春地点、经过:“去城数里,绕长堤是柳,钓船深舣。”“深舣”,即泊船于柳荫深处。泛舟游湖,观山光水色,乃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词人却伫立斜阳晚照之中,计数起花信风来。“小立斜阳,试数花风第几”。“花风”即花信风。程大昌 《演繁露》 云:“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古人把小寒至谷雨这段时间,分为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故有二十四番花信风之称。春才露脸,词人就担心起春光短暂,转眼即逝,可见其别有怀抱。“问春意,待留取断红,心事难寄”。第一句承“试数”句发问。第二句“待留取”三字极沉郁、极凄怆,春乍来,叶才萌,而词人却已考虑到秋后叶落之事。“断红”,暗用唐人红叶题诗故事。前人题诗能寄情,了心事,而自己即使取得红叶也难书心事,真所谓“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八声甘州》)联系词人身世,不难看出,此“心事”乃国破家亡之愁绪。此两句一顺一逆,一进一退,一开一合,把内心复杂的情感,委婉曲折地表现出来,缠绵忧伤之情,自然打入如洗的春光之中。
过片紧承 “花风第几”意,再次感叹春光不再,华年易逝,曲意不断。“捻指”,犹言弹指,喻时间短暂。接下去两句写自身现状,进一步渲染悲凉之情:“甚远客他乡,老怀如此!”客游他乡,情已不堪,何况人老,又偏值春光。强烈的反差,加上难寄之心事,凄怆之情,层层转深。“醉余梦里,尚分明认得,旧时罗绮”。词人于是借酒消愁,欲忘却旧事; 谁知忘怀不能,历历往事,反而更鲜明。“旧时罗绮”乃词人昔日风采之写照。身为承平贵公子,词人曾“翩翩然飘阿锡之衣,乘纤离之马”, (戴表元《送张叔夏西游序》)“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 (郑思肖山 《玉田词题辞》)此种往事若能在醉乡里忘却,倒还不足悲; 而欲忘不能,身醉心醒,诚足悲哀。这两句从现实折入回忆,而接两句,又从回忆返转现实:“可惜空帘,误却归来燕子”。化用唐刘禹锡 《乌衣巷》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写时移人去,国破家亡之感。与其另一首名作《高阳台》:“古木迷鸦,虚堂起燕,欢游转眼惊心!”内蕴尽管相同,但表现手法迥异。《高阳台》 词浓墨重笔,直抒大呼,精警惊人; 而《扫花游》 则淡笔浅语,轻轻一点即止,至于禾黍离离之怀,山残水剩之思,燕来人去之感,绝不道破。故词意极为沉痛,而语句仍然清疏。亡国之情托于音律,而又绝不道破,此乃本词最擅胜处。故“可惜”二句,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结末两句,潜气内转,又逼进一层,但仍以轻笔出之:“胜游地,想依然、断桥流水。”十个字,何等清空,何其明快! 杭州为词人故乡,西湖春晓,断桥流水,在词人心目中念念不忘,词作中屡屡提及。当然,其中缘由最主要的就是最深厚的故国之思,身世之感。台城游春,自然念及断桥,只是 “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 《世说新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 《虞美人》)。因此,尽管春光如洗,故国仍然不堪回首,只有 “想”而已。此中深意只有揣摩品味才能领会,故能兴发读者遐思,余味不尽。这种写法,正是词人论词作法时强调的 “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 《词源》)的一个很好示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