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类·层累曲折之章法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此词非咏落花,乃花落后之“追惜”,命意全在此处,与将落时、方落时之说法绝不相同,此审题之法所宜知者也。……自 “夜来”至此(“时叩窗隔”),层累曲折,仍拍转到“怅”字,而又虚笼便住; 留下段地步,此章法也。(陈匪石《宋词举》卷下)
【词例】
六 丑
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流飘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解析】无论作文写诗填词,都十分忌讳 “平直”二字。如果一篇作品,从头至尾一意平铺直叙,无有一点波澜,那么作品就同枯井死水,了无活气,读者也便读不起精神来,味同嚼腊。所以优秀的作家在运笔时,非常注重如何把景、事、情描绘得盘盘旋旋斗斗折折,常常在风清日丽时却风云陡起,正一马平川地却峭壁耸立,当烟笼雾罩处却光景鲜明,使作品波澜迭起,张弛有致,“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就是前人所谓的 “曲笔”,或者说是 “曲折”的章法。陈匪石这里说的 “层累曲折”,也是 “曲折”,只不过是重重迭迭的曲折,就象人们所常说的那样,是千回百折、九曲回环。这种安排布置的用笔技法,由于曲曲折折,故而使作品千姿百态,生气勃勃; 让读者眼花瞭乱,看不足,玩不够,有美不胜收之快感。
周邦彦的 《六丑·蔷薇谢后作》,虽然也是咏物抒怀之作,但由于作者用笔曲曲折折,“独行芳径,一步一态,一态一变”(毛先舒语),将人惜花、花恋人、人花相恋、难解难分之情写得绰约多姿,因而成为其咏物名篇。词的开篇起句突兀,笼罩全篇,给人一种十分凄切、急迫的感觉,一 “怅”字,将词人不欲明说的 “伤别”之情和感时之叹包藏在内,为全词涂抹了一层伤怀的底色。“愿春暂留”三句一波三折,一句一转,是曲折宛转的笔法: 不是愿春久留,而只是愿春暂留,此一转; 春不仅不能暂留,而且去如飞鸟之疾,此二转; 非但春去得疾,而且荡焉泯焉,影迹全无,此三转。这就是周济所评说的 “十三字千回百折”。以上几句写伤别,写伤春,一层一转,一转一深,委宛曲折。下面接以 “为问花何在”的提问,把上文蓄积强控的伤春惜春之情一下子暴发出来,继而又不正面回答,而以 “夜来风雨”几句再作一回旋跌宕,曲折言之。下面词人说的意思是: 夜来风狂雨骤,词人听风听雨,彻夜无眠,想必风雨已经把美似南国绝代佳人的蔷薇花吹完打尽了; 想那蔷薇花瓣,如美人钗钿一般,带着不尽的余香和残色,粘附在桃树下的小径上,杂乱纷呈,翻飞在柳荫道旁,轻灵飘忽; 蔷薇花片如此在风雨中周旋,不愿凋零,可是她终被风雨无情埋葬,可怜玉碎香消,谁人怜惜呢; 只有那飞来飞去的蜜蜂和蝴蝶,依依不舍,怜香惜玉,在忙乱一番后屡叩窗棂,算是为绝代佳人哭泣送葬了。这里几层意思,层层转折深入: 词人彻夜听风听雨,心忧花残,此为人惜花;花片翻飞不肯零落,此为花恋人; 蜂蝶时叩窗槅,此为人花相恋。词人惜花伤春之情虽未直说,但从这令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场景描写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再联系前面词句,可知这里的伤春惜花之情,是从“怅”字流出,也就是说,照应了前面的“怅”。这种照应周密的妙处,在于词人是以虚拟之笔为之,夜来风雨中的花残香消之景,是词人想象之辞,但这种想象又尽在情理之中,故而陈匪石读到此处时,评价说“层累曲折,仍拍转到 ‘怅’ 字,而又虚笼便住,留下段地步,此章法也。”
下阕写花谢后,为题目正面。过片即写晨起“东园”之境。“岑寂”、“暗碧”勾勒出其境凄冷,复用一“静”写出词人心中之凄冷; 且“静”而闻“叹息”,静中见动,“叹息”而心情沉重,孳生下文。接下去又一曲折,写“长条”“牵衣待话”,似有无限离情要说,再写花恋人,与上面“乱点”、“轻翻”相关合,只不过前面是虚写,这里是实写;“残英小、强簪巾帻”再一曲折,写人惜花: 正心冷之际,却见一朵残花在枝头,便“强簪”头上。“强簪”当有深意寓焉: 残花虽小,但有却胜无; 插戴残红,却勾起旧事,终不如那时玉人同在,鲜花美人相映成趣,是以有恨而“强簪”。下面词意再伸展一层,由实境转向意念,这又是层累曲折之法以写人花相恋: 那片片残红啊,你须挣扎着别随潮水流去,否则你若有相思字句,我可怎么知晓呢! 如是人花之间的依恋,如是离别之“别情无极”,该是多么动人心魄! 既与上文“怅”字相连缀,又因曲折而留给了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使惜春伤别、人生易老的“式微”,使人花相恋、难解难分的痴情,如同绕梁余音,三日不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