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类·迷离惝恍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抒情类·迷离惝恍的宋词艺术技巧|风格|特点|特征

【依据】 “杏花过雨”,忆别情怀,写得婉婉曲曲。前阕顺叙,后阕愈转愈深,意致缠绵,迷离惝恍,非止一日九回肠矣。(黄蓼园 《蓼园词评》)

【词例】

念 奴 娇

沈 唐

杏花过雨,渐残红零落,胭脂颜色。流水飘香人渐远,难托春心脉脉。恨别王孙,墙阴目断,手把青梅摘。金鞍何处,绿阳依旧南陌。消散云雨须臾,多情因甚,有轻离轻拆。燕语千般,争解说、些子伊家消息。厚约深盟,除非重见,见了方端的。而今无奈,寸肠千恨堆积。

【解析】沈唐,字公述,为北宋名相韩琦门客。他的 《念奴娇》词虽然写的是男女离情别恨的传统题材,然在艺术表达的方式上却有与众不同的妙处。特别是写离别,顺叙中富有变化; 写相思,直露中又有曲折,让人读后甚有新颖别致的美感。

上片忆昔日离别。男女离别,难分难解,自古是一个令人感伤的事情,词人深谙此点,但并不直接,而是以写景来衬托、代说。“杏花过雨”三句,既是景语,也是情语,词人赋予主人公的缠绵之处已初见端倪。杏花经过风吹雨打之后,自然是“残红 (花)零落”,泥水之中尽是 “胭脂颜色”。接着,“流水飘香”二句,是词人由景入情、由花及人的过渡句。词人不说流水飘香香渐远,也不说流水飘香花渐去,而是说 “人渐远”,这种转换方式就得显高明,词的意境便达到了情景交融地步。词中思妇在流水飘香时节依依不舍送情人远去,然自己的脉脉之情却难以相托带走,意即留下了含情脉脉的相思。照理,词至此已把男女之别写完,可是词人并没有完,随笔锋一转,又来一个小小的续叙。“恨别王孙”三句,专写女子在分别时和分别后的内心痛苦和企盼之情。“王孙”是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这里代指情郎。“恨别”即别恨,悔恨当初不该让他走。唐代诗人王昌龄有 《闺怨》 诗云:“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但悔又有何用?“墙阴目断,手把青梅摘”,既是当时送别时的情景,也是别后盼归的情景。《诗经·氓》 曰:“乘彼危垣,(已坏的墙),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词中所写女子与 《诗经》 中女子的思念企盼之情是一脉相承的。那么,女子为什么摘青梅呢?原因是女子过于痴情,每天来此等盼,甚至一日数次,但又怕别人非议,故借摘梅以掩饰。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也有词曰:“见客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金鞍何处,绿阳依旧南陌,”是说女子不见情郎归来,只见过去俩人同乘的 “金鞍”(指代马车) 还在 “南陌”,人去物在,更增添离愁别恨,更增添相思相恋。上片至此,为下片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下片写今日相思。上片追忆昔日离别,意在抒写今日相思。下片顺理成章地接上片起句 “杏花过雨”而言,“消散云雨须臾,多情因甚,有轻离轻拆?”自然界的风风雨雨无论多长也有消散之时, 而人世间的多情之人为什么要有 “轻离轻拆”?这是问人, 也是自问。可是又有谁能知道,谁能理解呢?思妇在百思不解之时,好在有 “燕子”劝慰。“燕子千般”二句,是说人与人之间有时难以理解,甚至包括有情之人,可颇通人性的“燕子”却似乎懂得思妇的心思,前来百般安慰,千般解说,谈些 “伊家(人家)消息”,好似在说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词人在此没有写出 “燕语”内容,说明劝说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劝说的角度也是各有不同,从而给读者留下了再创造、再想象的广阔天地。此处不说比说出好。燕子 “解说”的效果如何呢?答案是很不理想。“厚约深盟,除非重见,见了方端的。” “端的”属当时习惯用语,作真的或究竟、底细解释。思妇因恨别转而怀疑起情人过去曾对自己发过的山誓海盟,对方如果依然感情如故,除非两人再度重逢相见。只有等双方见面敞开心扉,作进一步的感情交流以后,才能窥知对方的底细究竟,才能相信对方的 “厚约深盟”是真的,而不是骗人。只可惜今日不能重见,所以说 “而今无奈,寸肠千恨堆积”。

全词写离愁别恨,可谓 “婉婉曲曲”、虚虚实实,直中有婉,婉又似直,恍惚多变,扑朔迷离。如上片写景寓情,由景及人。“流水飘香人渐远”句,情景交融,水乳难分。“墙阴目断,手把青梅摘”,则写得含蓄深沉、令人玩味。下片相思抒情,更是九曲回肠。光由风雨及情,写出 “多情”之怨; 再以拟人化的 “燕语”,聊以自慰,以求解脱;又以盟约重提,渴望“重见”;最后归结“而今无奈”,胸中只有“寸肠千恨堆积”。作者写所忆所思,犹如树开之花;结句写“寸肠千恨”犹如树结之果。如此这般而写,不仅“思妇”的柔情蜜意尽出,而且作者别具一格的词风也同时突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